徐万仓村|刘献素的小愿望:"就是想让堤上的人吃口热乎饭!"
人民网石家庄10月15日电 (杨文娟)“二奶奶,今天的馍馍几点能到?一定要保证大家吃的时候是热腾腾的……”10月11日下午3点,见到刘献素时,她正在跟超市人员打电话,联系中午吃的馒头。放下电话,她就在一个小本上记着,边写边喃喃自语,脸上带着忙碌多日的疲惫。
文章插图
10月11日,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刘献素在打电话联系馒头准备情况。 郝立翠摄
“95后”的刘献素是河北省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的支部委员。今年,受连续降雨和上游来水持续加大影响,馆陶县漳河、卫河水位迅猛上涨,两河水位居高不下,多次超警戒水位,面对严峻防汛形势,馆陶县严阵以待,把防汛抢险指挥部设在一线,党员干部与志愿者昼夜巡堤排险,24小时轮班值守保卫大堤安全。
“听村里的老人说,1963年那次大水就是从徐万仓村决的堤,导致县城被淹。”一聊起工作,她就来了劲头。徐万仓村的东面就是河堤,也是王桥乡临堤沿线最长的村,防汛任务非常艰巨。7月份以来,村民们就严阵以待,堤上的人员排查险情毫不懈怠,村里的人也都随时待命。
刘献素的小儿子还不到三周,本来村委会只安排她在办公室接听电话,做好登记记录和汇总报表的工作,谁知她得知防汛压力大,硬是不顾劝阻,冲到了防汛一线。
“我虽然是一名妇女,但是需要人干活的时候,我也绝不退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战胜不了的危险。”刘献素面临的危险,更多的是一种考验。
有一次,因刚下过雨,路滑,刘献素摔倒在巡堤的路上,但是她忍着疼痛坚持在大堤上排查险情。别人劝她休息一下,她说,“没事,走走没准还好的快呢!”就这样一天下来,受伤加上水泡,她的脚像发面馒头一样肿起来,第二天鞋都穿不下了,但她愣是换上大拖鞋继续巡河护堤。
后勤保障是防汛中的重要一环。刘献素认为,把保障工作做好,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能更积极地投入“战斗”。这次秋汛来袭,她又投入到了后勤保障工作中。
“后勤的事儿感觉不大,但是杂事比较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刘献素边说边看手机安排事务,“大伙儿在堤上忙得够累了,我就是想让堤上的人吃口热乎饭!”
“每天6点起床,6点20分到达大队部,查看面条,鸡蛋,葱,各种蔬菜是否充足;6点30分打电话询问吃饭人数……10点30分打电话看需要准备多少份盒饭;10点40分查看还有需要添加的调料或者餐具,蔬菜……”翻开刘献素的手机记事本,一项项工作罗列有序。
文章插图
10月11日,馆陶县王桥乡徐万仓村刘献素(左二)在厨房切菜。 郝立翠摄
她说,“我们这儿每天最少需要准备100多人的饭菜,每天回来吃的和送到大堤上的数量都不一样,虽然也在本子上记着,但是记到手机上更方便,晚上睡觉时捋一遍,早上一睁眼再捋一遍,我才放心。”
走进村委会东面的一间办公室,这里临时被改成了“厨房”。办公桌、椅子是简易的灶台,椅子上放着煤气灶,厨师正在炒肉。刘献素说,因为吃饭的人多,洗菜、切菜、装盒的工作量也大,一、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村里的妇女就主动过来帮忙,“我们准备的早些,大堤上的人就能早点儿吃上饭。”
聊到“不到三周的孩子谁在照顾”的话题,刘献素下意识地低下头说,“好几天没有抱过孩子了,每天晚上回去的时候孩子已经被婆婆哄睡了,早上孩子还没有醒,就出门了。”
推荐阅读
- 蚕蛹|从“农村包围城市”,火爆集美的东北烤串,终于进入厦门岛内了
- 王哥|青岛崂山有一个小村庄,大馒头一年收入20个亿,青岛人过年必备
- 马福|一个脱贫村的“开局”答卷
- 一个脱贫村的“开局”答卷|新华全媒+| 监测
- 面食|跟农村老妈学做花卷,不用酵母不要二发,30分钟做一大锅,超好
- 好吃|农村老妈做了一大锅发糕,出锅一口气吃了8块,老式做法就是好吃
- 用车前草|农村人常用车前草煎水喝,小慢把它做成了一道菜,味道还不错
- 存放|撬过的白茶饼怎么保存?村姑陈分享经验,这些建议一定要往心里去
- 好吃|跟农村老妈学的小腌菜,脆爽好吃,香辣过瘾,简单几步就做好!
- 土豆|农村老妈做土豆,出锅能吃2碗,每次都要吃撑,可惜很多人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