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双巨头雄踞,麻辣烫新锐品牌如何突围?( 八 )


不仅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 成为高标准化的食材供应商 , 如今又增添了食品零售商的新身份 , 杨国福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实现营收十几亿 , 加盟费仅占2成 , 零售化部分(含B、C两端)贡献的商贸收益占大头 。
近日观察君看到其公众号上推出优惠活动:新加盟商订10000元C端产品 , 赠送5000元;老加盟商订购1万元赠送1万元 , 推销力度可见一斑 。
杨国福曾表示 , 他想通过餐饮零售化 , 实现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打通各大平台 , 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 目前自热方便食品领域 , 已经有了海底捞、自嗨锅这些强势品牌 , 杨国福优势并不明显 , 不过这确实是麻辣烫品牌探索的另一个新方向 。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 , 麻辣烫的升级方向除了直观上的环境和产品(食材)升级 , 主要集中在几个方向:聚焦外卖;创新麻辣拌新品类;做麻辣烫+ , 扩宽品类流量;回归传统模式 , 提升效率;开拓新零售渠道 。
结语
总的来说 , 麻辣烫是一个可规模化的好品类 , 但市场上大多品牌以加盟模式的粗放发展 , 也造成了整个品类“品牌化”较为落后的现实 , 大多品牌缺乏有力的品质内核 。 就像当杨国福喊出:“要做麻辣烫界的星巴克 , 让消费者觉得吃麻辣烫是一种荣耀” , 这样的口号时 , 很多人都只是呵呵一笑 。
虽然杨国福和张亮目前都已经走出了国门 , 把店开到了海外不少城市 , 但把麻辣烫做成像星巴克这样的品牌 , 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不过至少已经有像张亮麻辣烫这样的品牌 , 在坚定地朝这个方向迈进 。 有差距意味着有空间 , 这也是所有后来者的机会点 。
目前麻辣烫市场由早几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平稳期 , 初级竞争市场也上升至兵家必争之地 , 蓝海早已变成赤海 , 在东北、华南、华东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 但只要有敏锐的消费洞察 , 稳定的供应链 , 加上品牌化运营 , 在区域市场或者差异化领域仍然大有可为 。
但品牌需要加强的不仅是品牌构建 , 更重要的是产品安全、组织能力和后端供应链的开发 , 期待麻辣烫领域早日诞生下一个“海底捞” 。
【品牌|双巨头雄踞,麻辣烫新锐品牌如何突围?】(作者:红餐品牌研究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