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和朝花夕拾读后感( 六 )


那些质朴的人们也飘散在了过去 , 融为一体 , 埋入深土 。或许在将来会有人发现那些简单的快乐 , 把他们的思想根源找到 , 重新温暖这庸庸碌碌 , 乏味无趣的世界 。
《朝花夕拾》它以独特的视角 , 讽刺的口味 , 用一个个令人深思的童年故事 , 勾起童年美好的回忆 。不禁想问 , 童年的美好时代会一如往昔吗?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初一:陆佳雯
第4篇:读《朝花夕拾》有感
在众多阅读过的书籍中 , 其中最使我记忆犹新的便是《朝花夕拾》了 。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 , 记录了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各种经历见闻和所相处的人物 , 以及在日本留学时见到的学者和担任过自己所学科目的教授 , 包含着鲁迅先生对旧事的深切怀念 , 对故人往昔的怀念 , 希望通过文章在这朝日之时拾起旧日忘却遗落的记忆碎沙 , 使这些记忆和如花般的珍贵往昔驰骋绽放在如今的了了朝日 , 一片清明坦荡 。
除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斟酌 , 在文章本身去细致的揣摩 , 会发现鲁迅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种独有的特色 , 文中多处使用了修辞手法 , 使其在叙述文章经过其本身的基础上 , 使其更加诙谐生动 , 更流露出一种引人发笑的幽默风气 , 这也是鲁迅先生本人所独具有的特别品质 , 所以从文章中也能稍稍体会到作者的风气 , 品格 , 其中有一是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和所发表出的言论 , 然后是反对白话 , “总要先来一切反对白话 , 妨害白话者 。”鲁迅先生是讨厌 , 反感 , 甚至厌恶白话的 , 然后为白话对孩子所引起的侵染与恐吓及压抑愤慨 ,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往往在于他的统治上 , “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 , 就要被塾师 , 就是当时
“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 , 呵斥 , 甚而至于打手心 。”
然后在此篇中 , 就是论孝 。二十四孝图自然被古人和后人当作是“孝的典范”但其中也有偏差 , 就如“孔孟论学习”一文中也提到“尽信《书》 , 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 以至仁伐至不仁 ,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说:“孟子认为 , 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 , 怎么会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段记载 , 才说了这段话 。意思是提醒人们 , 读书时应该加入分析 , 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 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初二上册的盆友们可以去查查语文课本 , 上面有“孔孟论学习”一文)
鲁迅同孟子的观点相符 , 他一如孟子的说法 , 对《二十四孝图》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 言论与观点 , 对《二十四孝图》做出了适当的批判 , 从中告诉了我们“孝”的尺度和正确的孝道 。表示对其中过度夸大 , 做作 , 宣扬 , 以及错误腐朽的观念加以批判 , 就如其中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与“郭巨埋儿”就引起了鲁迅先生的反感与指责 。反对白话者 , 反对一切编造的谣言与白话 。
本人记得其中还有一篇印象较深 , 便是“无常” , 本文主要写了“迎神赛会”这一天的情景 , 描写了人们在那天所扮演的各种鬼神 , “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 , 赤着脚;蓝脸 , 上面又花些鱼鳞 , 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 , 我不大清楚 。鬼卒拿着钢叉 , 叉环振得琅琅地响 , 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但是在其中 , 使人们见到即有些紧张而又很高兴的便是“无常” , 鲁迅描写他道:“雪白的一条莽汉 , 粉面朱唇 , 眉黑如漆 , 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