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固氮“氧气悖论”破解
为生物固氮成为新型氮肥来源提供可能
文章图片
Jeremy在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采访人员 秦志伟 ■黄辛
根瘤被称为豆科植物的“固氮工厂”,反映豆科植物与固氮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豆血红蛋白(又称共生血红蛋白)存在其中,是根瘤中调节氧气浓度的“开关”,氧气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呼吸必需的,但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更喜欢低氧环境,“氧气悖论”就产生了 。这一悖论始终悬而未决,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有关根瘤内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分子植物卓越中心)Jeremy Dale Murray团队成功破解固氮“氧气悖论”,他们首次发现转录因子NLP家族调控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
“氧气悖论”悬而未决
在自然界,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外界氮肥外,也会“自给自足” 。如大豆等豆科植物,它们和细菌互利共生固氮,自我施肥 。这就是豆科植物与固氮根瘤菌的共生关系产生的结果 。
“氧气悖论”的产生要从“固氮工厂”根瘤说起 。在其中,固氮作用的执行者是类菌体 。类菌体内的固氮酶可“摇身一变”,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 。与此同时,豆科植物可提供根瘤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使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实现互惠互利 。
然而,固氮反应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对豆科植物来说,这一“交换”是昂贵的 。
更为关键的是,“固氮酶对氧气高度敏感,需要在低氧环境下才能工作,但宿主细胞和根瘤菌本身的呼吸又需要大量氧气” 。Jeremy告诉《中国科学报》,为了同时满足固氮酶、宿主细胞与根瘤菌的不同需求,根瘤细胞通过合成大量的豆血红蛋白来调节氧气浓度 。
“豆血红蛋白类似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包含血红素和蛋白质 。”Jeremy进一步解释道 。结合了铁元素的血红素在氧气浓度过高时可与氧气结合,进而降低氧气含量;而在氧气不足时,豆血红蛋白可以将氧气释放给类菌体供其呼吸 。
值得一提的是,豆血红蛋白使根瘤呈现粉红色 。“这就解释了豆科植物的根瘤为什么是粉红色的 。”论文第一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助理研究员姜苏育告诉《中国科学报》 。
已有研究表明,豆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组分直接影响根瘤内固氮酶的活性,并使其在豆科植物生物固氮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实,生物固氮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有关根瘤内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
为根瘤菌找到“舒适的家”
Jeremy团队把目标瞄准了NLP 。NLP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结合靶基因启动因子中的特殊“元件”,即硝酸盐响应元件(NRE),进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植物氮代谢过程 。他们研究发现,NLP家族中的两个成员NLP2和NIN在根瘤中具有“高人一等”的表达量 。
“在对NLP2突变体根瘤进行分析时意外发现,当植物缺少NLP2后,豆血红蛋白的表达也受到了影响,并具有比野生型更浅的粉红色 。”姜苏育说 。
Jeremy进一步解释道,NLP2突变体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和血红素水平显著降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突变体根瘤粉红色较浅 。“因为突变发生在转录因子中,这是一种可以启动其他因子表达的蛋白质 。”因此他们猜测,这个基因可能会激活豆血红蛋白的表达 。
然后,研究团队对不同种类豆科植物的豆血红蛋白基因分析发现,一个DNA序列存在于所有豆血红蛋白基因启动子中,他们称为双重硝酸盐响应元件(dNRE) 。NLP2“认出”dNRE,调控豆血红蛋白的表达,从而平衡固氮所必需的氧气微环境,也就是说为根瘤菌找到了“舒适的家” 。
推荐阅读
- 植物肉|它被称为“植物肉”,几块钱做一盘,健脑补钙、好消化,一口能下3碗饭!
- 植物油保存方法(储存植物油的教程)
- 植物油|黑米别煮粥了,上锅蒸一蒸,营养好吃不上火,特别适合老人孩子吃
- 植物油|别再清炒苦瓜了,加这一物炒,鲜香味美,每次上桌最先扫光
- 植物蛋白|冬天,给女儿做了早餐,比包子简单,比油条营养,出锅就吃3个
- 植物油|大米别煮饭了,教你新吃法,配方简单,口感蓬松,比蛋糕还要好吃
- 烂根|啤酒养花,为什么植物反而更易烂根黄叶?归咎于这3点
- 植物油|我家2天就给孩子加餐,营养丰富味道好,孩子三两下就吃光
- 植物油|剩米饭最好吃的做法,不用炒不用煎,连着吃3天,做多少都吃不够
- 植物油|学会土豆新做法,我家连着吃了3天,做法简单比烧烤还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