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图文| 纪录片人老李
每次去孟子故里邹城,总会去一家名为范大碗宴喜楼的餐馆吃孟府合碗席。老板盛情,知道我们惦记这一口,每次去之前都会提前给厨房下单预定。
合碗席这一宴饮形式,不仅体现了一种接待规格,更为食客之间交流创造了良好氛围。温馨的环境,精致的盛器,适口的菜品,令人回味无穷。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第一次吃合碗席有道菜印象特别深,尤其最后一道其乐融融的菜叫“合菜”,也称“和菜”。山东多地方言把“合(hé)”音读为“货(huò)”,故多称“合菜”为“huò菜”。听读音容易混淆,字面上看显而易见,“合”是组合、融合、合并的合,“和”是和谐、中和、和顺的和。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过去不论官府还是民间,吃合碗席都属于大席,对食客来说是很有面子,很有仪式感的宴饮聚会,丰盛的菜品满足了不同口味需求。吃合碗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那就是酒席吃到一定程度,许多菜品要合一合,然后加热再形成一个大菜。许多讲究的人大户家,则会准备一个加盖的大海碗,提前摆放在桌子中间。待每道菜上桌后,主陪在众人动筷前后,会用另外一双没用过的筷子(现称为公筷),适量拣一些中高档食材的菜品,荤素搭配并且很有层次的码放到这只器皿中。专业术语称之为“装盘”“摆盘”,不能随意,形成孔府、孟府代表菜“一品锅”的形态。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待一桌菜品上得差不多了,海碗中的菜也逐步丰富起来,才盖上盖子。整个过程始终在众人的视线中完成,不然会让食客误会引起不愉快。
下图为“合菜”逐步丰富的过程: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初次赴合碗席的食客往往不解其意,又不便多问。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进行到下半场,桌上的许多菜品也吃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主陪才会发话,让服务生将此碗端到后厨加热,烩一烩再端上来。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此菜加热前厨师会加一点高汤,开锅后菜里还要加点纯粮白酒出香。此菜静态加热,掌握好时间,尽量不破坏原有菜品的形态和口感。开锅片刻后即盛入海碗中,然后撒上点蒜苗或者香菜就可以上桌了。此菜上桌时最好整出点动静,营造点气氛,唤起众人对此菜的重视和期待。此菜上桌首先请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启盖,然后大家才可以分享。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此菜内容丰富,味道醇厚,是理想的下饭菜。有人称之为“什锦合菜”“合家欢”或“全家福”,也有餐饮人命名为“和为贵”。理由是此菜无论是食材组合,味道营养融合,还是料理方式,器皿呈现,享用时祥和的氛围,都完美体现了儒家“和合文化”。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服务生|在孟子故里吃合碗席,最后有一道“合菜”妙不可言
文章插图
其实,过去合菜还有一个讲究。孔孟之乡重情重义重礼,尤其讲究尊老爱幼。遇到红白喜事,大宴亲朋好友之余,不能忽略了家中的老人或腿脚不便不能赴宴的长者,这时候宴席的组织者就会想到他们。为了体现对长辈的敬意,会在席间拣出一些桌面上传统意义上的“好菜”,将肉类鱼类菜品和“炸货”留出一些来,待宴席结束后带回家给他们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