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抗癌厨房”:冬日里的阳光
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题:“抗癌厨房”:冬日里的阳光
新华社采访人员黄浩然
立冬后 , 气温骤降 , 寒风袭来 , 阴冷异常 。
半露天的小巷、火红的灶台 。 一如往常 , 每到饭点 , 这间特别的厨房热气升腾、油烟翻滚 , 操着各种口音前来炒菜的人相逢于此 , 在烹煮的烟火中感受芳香和温暖 。
厨房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学院路123号小巷 , 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仅一墙之隔 , 因多年来为住院病人和家属提供炒菜便利 , 成了远近闻名的“抗癌厨房” 。
2003年 ,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这里摆摊炸油条 。 一天 , 一对夫妻带着患病的孩子来到摊前 , 小心翼翼地请求熊庚香借炉灶炒菜 。 “孩子就想吃口妈妈做的饭 。 ”熊庚香二话没说答应了 。
“肿瘤医院旁巷子里有个地方可以炒菜”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 为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做饭需求 , 夫妇二人索性关掉了油条摊 。
前来做饭的病人家属感到过意不去 , 提出要付钱 , 夫妇俩为了让他们安心 , 同时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 , 炒一个菜只收5角钱 , 直到2016年才涨到1元钱 。
寒来暑往 , 只收1元钱的“抗癌厨房”18年来未曾打烊 , 免费为人们提供炊具和调味品 , 每年大约要接待1万多人次来这里做饭 。
迎来送往的时光里 ,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花白了头发 , 皱纹爬满了面容 , 却坚持为病人和家属传递着“吃饱饭”的信心、“活下去”的勇气 。
“我们就是要给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个温暖的、短期的家 。 ”熊庚香说 。
人间百味 , 抵不过“家”的味道 。 近年来 ,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和“抗癌厨房”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 受到社会各界推崇——
2018年2月 , 夫妇二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2月 , 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11月 , 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现在 , “抗癌厨房”变了 ,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 厨房墙面贴上了瓷砖 , 干净整洁;所在小巷支起了透明的顶棚;置物架上摆满了爱心人士送来的锅碗瓢盆……
照顾患病丈夫的况凤秀 , 来“抗癌厨房”做菜已10月有余 。 “以前起风下雨 , 雨水会落进锅里 , 有时要撑着伞做饭 。 现在好了 , 风不吹着、雨不打着 。 ”况凤秀说 , 这些都鼓励着她和丈夫咬着牙也得把日子过下去 。
【夫妇|“抗癌厨房”:冬日里的阳光】每天早上4点 , 巷内一盏微光准时点亮 , 万佐成起床后用木柴给煤炉生火;上午9点 , 厨房迎来第一批客人 , 直到夜里八九点送走最后一位……这是“抗癌厨房”日复一日、永远不变的场景 。
采访人员了解 , 近期进京领奖 ,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也只短暂离开2天 。 “将近20年了 , 我们和病人家属已经互相离不开了 。 ”万佐成说 , 他们离开了我们 , 吃饭会比较困难;我们离开了他们 , 也会感到寂寞 。
番茄炒蛋、炒青菜、红烧鱼、猪蹄汤……“抗癌厨房”里没有山珍海味 , 但每道菜都浓缩着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 , 人间之暖 , 寄托着这些经历无常人生的家庭回归平常生活的希望 。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说 , 我们是普通人 , 能做的是坚持把厨房开下去 , 让病人和家属在这里暖和一秒是一秒 , 开心一分是一分 。
立冬后的第一股寒潮刚过 , 阳光穿过顶棚洒满小巷 , “抗癌厨房”温暖如春 。 (完)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盒装|牛奶为什么盒装的会更贵?辨别清楚这“3不同”,再买就会挑了
- 泰恩·米霍安|59岁的披萨外卖“小哥”潜水送披萨,最喜欢看到顾客惊讶的表情
- 消费者|“网红”蛋糕放心吃!深圳发布2020年10款蛋糕产品检测报告
- 元旦|菜做完了却不吃?新年第一天,这几桌饭等一群“闪电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