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网红奶茶疯成这样,在座各位都有责任( 三 )


到了90年代末 , 用木薯粉做的木薯粉圆 , 即黑珍珠被运用到奶茶中 。 我们才喝上了底部有QQ的珍珠奶茶 , 拥有了“咀嚼奶茶”的快乐记忆 。
记忆中奶茶最初的样子
然而当时奶茶的主要原料——奶茶粉 , 其首要成分为奶精 , 学名植脂末 。
其中含有的氢化植物油 , 经长期临床研究被证明对人体有害 , 长期过量食用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
2009年奶茶质检问题新闻频发/新浪财经
研究结果的曝光 , 让奶茶的食品安全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 公众对奶茶质量问题的关注 , 反过来推进了行业对产品健康与品质的升级 。
于是 , 奶茶市场开始着手改进原料 , 开发纯茶饮品 , 一边优选原材料 , 一边改良工艺 。
在选址上 , 奶茶店为了摆脱“不上档次”的印象 , 也从路边小摊位进入商圈、写字楼 , 装扮起门脸 , 开起连锁店 。
于是原材料成本、工艺设备费、场租费接连抬升奶茶的价格 , 一杯奶茶的均价很快涨到了10块以上 。
再后来 , 人们的消费习惯因互联网的盛行发生改变 。 小红书、抖音、微博、点评等平台成为了奶茶品牌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
谁能争夺眼球 , 谁就能抢占市场 。 为了在社交平台上吸引消费者 , 高颜值、应季新品、大热IP联名、达人造势……奶茶品牌纷纷整活 , 花式营销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武器 。
李佳琦小助手安利奶茶/小红书@付鹏FuPeng
可高频率的上新背后 , 是每一轮新品从研发到推广的高昂成本 。
网红爆款、明星同款、百万粉丝达人推荐背后 , 是一笔笔不容忽视的市场宣传开销 。
高额的营销费用 , 再一次让奶茶的身价翻倍 。
消费者们不再只是为奶茶买单 , 还要为奶茶的颜值与热度买单 。
到了现在 , 花30块买一杯奶茶早已屡见不鲜 , 买到15块的奶茶可能会产生“捡了便宜”的心理 。
奶茶的价格越来越高 , 受众越来越广 , 然而其背后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却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
面对快速扩张的规模和增加的门店 , 部分奶茶加盟店为节省成本 , 无视品控规则 , 无法保证质量 。
原材料以次充好 , 使用过期食材 , 后厨卫生情况堪忧 , 甚至时有顾客从奶茶里喝到不明生物……
【蛋挞|网红奶茶疯成这样,在座各位都有责任】讲真 , 纵使有救命水的名号加持 , 年轻人的身体也禁不起这样造 。
喝奶茶 , 喝的还是快乐吗?

“救命水”“快乐水”“真正的神仙水”……从这届年轻人给奶茶起的各类花名中 , 不难看出年轻群体对它的依赖 。
但你思考过奶茶为什么这么让人上头吗?
其实分解它的成分不难发现 , 它集咖啡与肥宅快乐水的“优势”于一身 , 高糖 , 高脂 , 高咖啡因 。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研究数据可见 , 高含糖量与高咖啡因是几乎所有奶茶的普遍特质 。
抽检样品中 , 一杯中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最高达429mg , 超过8罐红牛;含糖量最高达60.9g , 约等于13.5块方糖 。
而心理学中曾有研究表明 , 糖分可以通过味觉诱导产生愉悦感 , 咖啡因则刺激神经兴奋 。
也就是说我们在吸奶茶的时候 , 身体因为摄入糖分变得又愉悦又兴奋 , 大脑的奖励机制被激活 , 开始分泌多巴胺……
于是触发这一奖励过程的奶茶 , 顺理成章地被年轻人们当作了解压神器 。
而由于奶茶大部分是液体 , 比吃蛋糕和面包少了很多咀嚼的实感 , 内心负罪感少了很多 , 不知不觉就会喝多 。
如果食用过多 , 不仅会导致肥胖 ,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关节变形……都有可能找上门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