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接受上海滩任何挑战?这碗面,她和家人做了34年

不久前,友人发来一张照片,一家面馆,招牌红艳艳的:220辣肉面馆,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杨浦味道接受上海滩任何挑战。

大排|接受上海滩任何挑战?这碗面,她和家人做了34年
文章插图
传说中的220辣肉面馆开分店了?友人说:是的,这已经是第二家分店,开在淮海东路,220路公交车老西门终点站不远处。有意思,原来那家店就是在220松花江路终点站附近的!老板是不是准备在220路沿线每一站都开一家?想象中,能有如此宏大构想并推出如此霸气广告语的老板,一定是个有腔调的上海老爷叔,个头高大,肤色微黑,板寸头,皮带上的扣子亮眼,脖子上一条粗粗的金链子……
,时长03:14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终于,辗转联系到了老板。电话里传来的声音粗粗的,也很低沉,但,分明是个女声:“人家都叫我夏阿姨!”
在松花江路2号,我见到了78岁的夏妙珍。从1987年到今天,这碗面,她和她的家人做了34年。
开在延吉东路弄堂里
夏妙珍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她个头不高,褐色的摇粒绒外套配粉色的丝巾,黑色的有檐帽,身上没有任何名牌,就是一个整洁得体的上海阿姨。她身板灵活,目光炯炯,动作敏捷,说话语速很快,看上去只有60多岁。
哐当哐当哐当,距面馆十米多,是一条市区不多见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开过。店面很朴素,招牌没有淮海东路店那么多花样,浅灰的底色上几个白色的大字:220辣肉面馆。下面还有5个小字:争强饮食店。
一个黑色的大海碗,盛着一碗汤面,面条上是满满的辣肉,油汪汪、亮闪闪的,色泽艳红,点缀着几粒碧绿的葱花,一看让人食欲大增。这就是几乎所有进门的顾客都会点的招牌辣肉面,18元。吃上一口,发现这辣肉和别处不同,用的是肉糜,一阵结结实实的香辣冲进鼻孔,入口却带着甜味——上海人喜欢的甜口。香、辣、甜,味蕾顿时被唤醒,面条筋道,浇头浓郁,汤宽味鲜,一口面一口辣肉一口汤,不知不觉,一大碗面就下肚了,额头上也冒出了汗。
夏阿姨打开了话匣子。
夏妙珍是1944年生人,24岁那年,她进了杨浦区的乐家福食品厂当工人,就在双阳路,做月饼、重阳糕、萨其马等各种中式糕点。她勤快肯干又爱钻研,曾经在上海市点心比赛中获得过桃酥制作第二名。35岁那年,丈夫不幸去世了,她有3个子女要养活,不得不拼命挣钱。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德州食品厂聘用她为技术人员,开出工资360元,“翻上海几个跟头(当时上海工资只有50多元)”,她就去了,干了两年,又有江西的食品厂聘请她当技术员。后来企业生意不好,她回了上海,调到烟糖公司工作。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她有技术,就想自己开食品厂,但一位老领导对她说,开厂资金周转慢,你很难支撑的。她想想也对,就决定开家点心店。于是,她成了原单位第一个辞职下海的人,申领了个体户营业执照,“争强饮食店”就开出来了。那是1987年下半年。

大排|接受上海滩任何挑战?这碗面,她和家人做了34年
文章插图
“当时也没有门面,就是延吉东路115弄,我在过街楼下用铁皮搭了一个棚,像车厢,一半桌椅摆在外面,每月交300元钱。当时我做大馄饨、小馄饨,肉包、菜包,还有面条。店虽然小,但营业执照还是挂在墙上的。因为弄堂正好在220公交车延吉东路终点站后面,所以人家常说‘到220吃面去’,叫着叫着就变成‘220辣肉面’了。”她说。
那辣肉面是怎么成招牌面的?“大概两年后,当时不是流行辣肉面吗?我也就到外面去考察,然后回来试制。先是用肉丁,但是不大能入味;还加过花生,也不怎么样。后来吃到一次肉糜,觉得入味,于是用夹心肉做肉糜,油水足,再研究调味,把几种调料按不同比例配在一起。大概也就试了三四次,调出的味道大家都说好。于是,辣肉面就推出了。我做餐饮大概有点天赋的,我做的肉馒头也很好吃的,不放酱油不放肉皮冻,但有汤水,面是手工揉出来的,用老酵发酵,加碱水……”夏妙珍如数家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