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送月里

在我家乡 , 妇女生了孩子 , 亲友送礼 , 称送月里 。 送月里 , 米面、红糖、鸡蛋是必需 , 若送黄鱼鲞 , 则是客气 。 若有非娘家人再加送猪肉几斤 , 则是重礼了 。
江南妇女 , 聪明能干 , 平时风风火火 , 同男子同吃同住同劳动 , 唯一可以称之为优待的 , 只有坐月子 。 那一个月 , 只是照顾孩子 , 不用任何劳动 , 头包布帕 , 坐卧皆在床上 , 一天里五六餐地吃 , 又尽可能地多吃高蛋白物质 , 谁都能胖上几斤 。
娘家或婆家如果家境好 , 最高的境界就是“厨厨黄鱼鲞”(方言 , 指每餐吃黄鱼鲞) 。
黄鱼鲞即是黄鱼的腌制品 , 捕上鲜鱼后 , 从脊背剖开 , 去除内脏 , 抹盐风干 , 以便于保存 。 这是过去没有冷藏技术时代 , 东海渔民发明的一种保鲜技术 。 它的好处是 , 保存时间长 , 烧法多样 , 风味独特 。 既可单独当菜 , 亦能为面食佐料 , 诚为菜中佳品 。 东海诸地 , 以台州“松门白鲞”最为有名 。
当时的黄鱼鲞 , 并无塑料袋包装 , 外包厚厚的淡黄色稻草纸 , 上压一红纸条 , 稻草纸菱形状 , 用麻绳捆扎 , 看上去稳重而大方 。 轻者二三斤 , 重者五六斤 。 因其贵重而体面 , 又不易腐烂 , 常常成为送大礼的首选之物 。 因此 , 有的大鲞 , 送了三四年 , 依然在各家之间周旋 , 直至气味都有些走样 。
一般而言 , 媳妇生了孩子 , 亲友送来的礼物 , 包括黄鱼鲞 , 当然让媳妇享用 。 但有些小气的婆婆 , 或者家境贫寒者 , 则会偷偷藏起一些黄鱼鲞 , 倒也不是婆婆贪嘴要自己享受 , 而是考虑到以后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 , 存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 如果此事媳妇知道 , 自然会不高兴 。
孙子长大了 , 十分健壮 , 祖母自豪 , 常常说出响亮的理由:这个孙子 , 月子里他妈吃了二十只黄鱼鲞 。
【黄鱼|送月里】媳妇带儿子回娘家见外婆的时候 , 则会将这个数字翻上一番:吃了四十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