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 嫉妒 忌妒的区别 嫉妒和妒忌的区别( 五 )


嫉妒也会引发多种类型的攻击行为,比如霸凌、谩骂和诋毁 。Pellegrini (2007)指出女性会因为妒忌其他女性的美貌而对她们进行间接攻击,破坏她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名声 。所以嫉妒者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造对被嫉妒者生活的负面影响,而不是花费很多的心思优化自己 。
同时,嫉妒也会减少人们的亲社会性 。相比表现相似的同伴, 人们跟表现优秀的同伴保持更远的物理距离(Pleban & Tesser,1981)和心理距离(Tesser, Crepaz, Collins,Cornell,& Beach,2000) 。这样会进一步限制嫉妒者本身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无法接受优秀的个体进入自己的交际圈,也就无从学习到对方身上优秀的特质 。
从道德层面上,相关研究也发现嫉妒增加了人们对被嫉妒者的欺骗倾向和行为 。Gino和Pierce(2009a)设计了一组实验来观察嫉妒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 。被试通过电脑抽签形式,会被随机分配到两种角色(解答者和评分者)和两种不同奖励(高奖励:20美元;低奖励:0美元) 。解答者需要解决多轮字母组词任务,而评分者则记录解答者在每一轮中是否达标 。评分者得到的奖励,一种条件下与解答者的成绩成正比,一种条件下与解答者的成绩成反比 。结果显示,无论在哪种条件下,只要评分者妒忌解答者(低奖励评分者跟高奖励的解答者在一起),他们就会做出更多的欺骗性伤害行为,更少的欺骗性帮助行为 。
其次,嫉妒会削弱人们道德虚伪的程度,甚至会逆转这种倾向 。道德虚伪(moral hypocrisy)是指相比自己,人们通常对他人持有更严格道德标准的一种行为倾向(Lammers,Stapel,& Galinsky,2010) 。嫉妒者往往会对自己有较高的道德要求,比如在为了约会而超速驾驶这件事情上,相比自己,他人的违规行为被认为更可接受 。因为嫉妒的功能在于促使人们努力减少自我跟被嫉妒者之间的差距 。所以在道德判断上,如果降低对别人的道德标准,同时,相应提高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那就意味着道德差距在被缩减 。
由于嫉妒背后的心理状态是:把别人拥有的判定为本应该是属于自己的,而把自己失去的则归结为是别人因此而获得的 。所以嫉妒是导致幸灾乐祸的一个重要因素(Cikara & Fiske,2012;Smith, Powell, Combs, & Schurtz,2009; Powell, Smith, &Shurtz,2008) 。嫉妒者把自己和被嫉妒者之间的关系看成是零和博弈的过程,对手一旦在利益上有所损失,也就意味着自己获益,而获益常常带来快乐 。

嫉妒会产生这么多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嫉妒的心理吗?
如何解读被比较对象的优越性是决定了我们会对其产生羡慕还是嫉妒的重要决定因素 。
第一,首先要认识到的是一个人的优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个人的能力,也有家庭社会环境的推动,哪怕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就读同一个学校,甚至成长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双胞胎都会在往后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既然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聚合体,又何必硬拉强扯地把彼此放在看似公平的起跑线上进行对比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