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最有代表性的记言、记事的二元化模式,并称为“史学双璧” 。
文章插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读史,一本是《史记》,一本是《资治通鉴》,你选哪本?
文章插图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华夏的王朝有个习惯,就是本朝给前朝编史来证明正统,这样华夏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纪传体 。
纪传体,是以人物立传的方式来记录历史 。
按照儒家的礼,名、分的标准,给正统王朝的皇帝立传称“纪”,帝王外的其他方面代表人物的称“传”,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皇帝称“载记” 。
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基于人物传记叙事的史书,讲的是个人奋斗的英雄故事 。
年轻人如果读《史记》读多了,会热血沸腾,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
于是脑子一热,向领导辞职,不打工了,自己去创业 。
不为眼下的苟且,寻找诗和远方了 。
但你一旦创业,成为了组织者,你就会发现,人生绝不是“眼下苟且”和“远方诗歌”如此泾渭分明 。
此时的你,需要从《资治通鉴》找答案了 。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 。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讲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结束,涵盖16朝1362年,全书294卷,300多万字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以史为鉴,给治理国家的组织者阅读,宋神宗命名为《资治通鉴》 。
毛主席19岁就开始研读《资治通鉴》,到了晚年,据说他床头有本《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此书只能是用透明胶“缝缝补补” 。
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作,主席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
300多万字一部巨作的能批注17遍,我们只能用高山仰止来感叹伟人的阅读能力了 。
很多人从《资治通鉴》中看到的是权谋之术,毛主席居然能看出辩证法内涵,他这样点评到:
推荐阅读
- 炸鱼块用面粉还是淀粉
- 6部好看的乡村题材电视剧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有哪些
- 还在纠结厚瓷砖好还是薄瓷砖好?不妨先看看区别再决定购买哪一款
- 精华水是水还是精华液
- 染发是干发还是湿发
- 冬季背带裤怎么穿好看? 背带裤搭配
- 圆脸适合长发还是短发 为什么
- 丑橘是上火还是去火 丑橘是上火还是去火呢
- 口蘑是凉性的还是热性的 口蘑是凉性的吗
- 靴子配什么裤子 靴子是皮的好还是绒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