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编写的一部著名的军事书籍,其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完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
那么,在如此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部书的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使用上是否有所不同呢?
文章插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寻一下答案 。
《孙子兵法》完成于春秋时期,全书共十三篇,当然,也有人说应该是八十二篇 。但因为,当时传播方式和保存形式的局限性,使该书并没有被广泛的流传和应用 。
直到战国时代,各路诸侯纷争四起,战事连年,才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部兵书 。
之后,学者们纷纷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并在原来的十三篇基础上,丰富了更多的内容,从而不断地扩增了篇幅 。
到了汉代时期,官方开始组织对该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到了东汉时期,在班固的《汉书》中,已经有了“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说法 。
在魏晋时期,曹操对《孙子兵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编撰了《孙子略解》,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战略、军事经验 。
《孙子兵法》“十三篇”作为理论依据,总结写成了孙子兵法的战略论述 。可以说,这也是曹操的经验之谈 。
与此同时,他也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最终,只保留下来了十三篇 。
从隋唐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以及军事家,都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况,对《孙子兵法》做出了不同注解,但主要还是围绕原来的“十三篇”展开论述 。
到现在,《孙子兵法》已经作为军事典籍中的经典之作,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同时,也在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上派上用场 。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还是原著中的“十三篇”,也是《孙子兵法》中被大众普遍所接受的内容 。
文章插图
此外,在《孙子兵法》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 。针对其中的精髓部分,笔者做了以下总结,大概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攻其不备:在敌人没有注意,没有预先防备的时候,所采取的战略战术 。与敌人早有准备,或是已经洞悉到我方行动计划的时候,所用的战略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
所以,在与敌人对抗的时候,要尽可能出其不意,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其没有时间反应 。这样的话,既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还可以降低自身的损失 。
知己知彼:对于自己的战斗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对方的作战现状也要充分掌握,这样打起仗来,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 。如果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对对方的情况不知道,那是很难取胜的 。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火烧圆明园是谁烧的
- 历史上韩非的结局和李斯有关吗 韩非之死的历史真相
- 曾子是谁 历史上的曾子是谁
- 历史上承认袁世凯是皇帝吗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
-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君主吗 乾隆皇帝是哪个朝代的
- 历史上赢虔结局
- 韩国历史上真的有善德女王吗 善德女王真实历史故事
- 人物易先生是谁扮演的 历史上易先生原型是谁
- 历史上印度叫三哥是什么意思 印度为什么叫三哥
- 颜姓在历史上有哪些人物 颜姓的来源和历史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