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蝙蝠取经记>》的“序言”中,对东巴经中的文字和它所记录的语言作了精细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般东巴经中的文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接近图画,它在文字发展史上,代表一个特殊的阶段 。”马叙伦先生认为:“我国云南磨些族的文字,几乎可以说是汉字的前身……”由于至今还有人能识读和运用这种文字,因此纳西象形文在国际学术界有“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之誉 。
由于纳西象形文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因此,它对进行比较文字学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依据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就通过对甲骨文与纳西象形文的比较研究,指出纳西象形文字可以反映汉字起源之古,汉字演进之久,可以对证汉字产生的地理环境,可以见造字心理之同,可以见造字印象之异 。如地理环境之论,他举下面数例加以说明:纳西象形文的水字写为像源头流水之形,山中人唯知水从泉中来,故以泉为水 。甲骨文的水写如像平原上河流弯曲之形 。“日出”、“日落”的东巴象形文为太阳从高坡上升出落下,而甲骨文的日出日落则为太阳一旁地面树木之形,反映出两种文字产生的不同地理环境 。再如“路”、“田”、“山”等字,纳西象形文和甲骨文都有突出的地理特征的区别 。
纳西象形文由于处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阶段,因此,很多文字的象征涵义相当直观,象征义十分丰富 。以下着重从民俗事象和宗教事象两方面列举一些实例,管中窥豹地看一看纳西象形文丰富多彩的象征涵义 。
【纳西象形文字 象形字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