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中国历史上,父子都是书法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三国时期的钟繇和钟会父子,又比如唐朝时的欧阳询和欧阳通,再比如宋朝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 。
但是,最出名的还应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
王羲之自不待说,被后世尊为书圣,其实王献之也被尊为书坛亚圣,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
而且,王献之的名气一度超过父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更被世人认可 。
就是因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名气太大,尽管都是从事同样的工作,即便是不懂书法,对历史也不精通的人,也不至于将他们弄混 。
但是,许多朋友会向小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王羲之和王献之明明是父子,名字里面却都带有一个“之”字,难道东晋时的人不需要避讳吗?
文章插图
那当然不是,避讳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它是指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采取其它方式回避,以表尊重之意 。
在古代的避讳方式很多种,但基本上都是遵循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总原则 。
避讳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并不明确,但在唐宋和清朝达到两次高峰 。
这并不是说其它朝代不重视避讳,而是没有借此成为党同伐异或者文字狱的手段而已 。
在晋朝,著名的避讳故事就有不少 。
文章插图
比如当桓玄被任命为皇太子洗马时,许多朋友前去道贺,他也设宴接待 。
结果在席间,有位客人嫌弃酒凉,要求温酒 。不料桓玄听说之后,竟然大哭起来 。
原来,桓玄的父亲就叫做桓温,温酒这个词犯了桓玄的家讳,偏偏不知者不罪,桓玄只能自己哭泣 。
不过场面立即非常尴尬,客人只能道歉告辞,宴会也不欢而散 。
又比如在当时,朝廷任命王舒为会稽内史,却遭到了拒绝 。
王舒的理由非常简单,他的父亲叫做王会,他应该避讳,所以说什么也不去上任 。
结果朝廷也很迁就他,将会稽临时改名为“郐稽”,这才促成王舒的走马上任 。
文章插图
另外,我们所知的王昭君又被称为明妃,并不是当时汉朝朝廷给的封号,而是因为晋朝人在记载史书中要避司马昭的讳而加的 。
可见,当时东晋的避讳风气也是非常讲究,而且形成了相当规范的一套制度 。那么,王献之为什么不避讳?
其实,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这七个葫芦娃的名字中都带有“之”字,分别叫做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 。
推荐阅读
- 形容人的性格阴险狡诈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的性格阴险狡诈成语举例
- 宋仁宗人物的历史事件介绍 宋仁宗简介及生平事迹
- 电脑恢复出厂设置怎么弄 电脑恢复出厂设置弄的方法
- 历史上黑胡子怎么死的 黑胡子怎么死的
- 斗姆元君为何地位如此尊贵 斗姆元君是掌管什么的
- 秦权壶的由来特点以及文化蕴意 秦权壶是什么寓意
- 857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857的意思
- 辣目洋子名字是怎么来的 辣目洋子怎么取个日本名字
- 起亚驻车制动怎么调整 起亚驻车制动调整的方法
- 慈禧最爱不释手的是什么玉 慈禧夜里用的玉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