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及文化习俗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及文化习俗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

文章插图
上巳节与"三月三"上巳节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 被先秦人视为与万物生命相关的节庆 。
长期从事农务劳作的先秦人将农历三月视为万物复苏、万物始源的重要时期 , 为此这一时段被赋予了生命信仰意义 。祈祷趋吉避灾、风调雨顺、繁衍子嗣是上巳节的最初目的 。
上巳 , 意为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 。先民认为在三月上巳这日进行祷祝活动 , 可将邪气祛除 , 迎来吉事 。《韩诗外传》有云:“溱与洧 , 三月桃花水下之时 , 众士女执兰祓除 。郑国之俗 , 三月上巳之日 , 此两水上招魂 , 祓除不祥也 。”
这记载的是先秦时期郑国关于三月上巳的驱邪活动 , 先民约于三月上巳至水边手持兰草祓除奸邪 , 这表明了早期上巳节的原始信仰色彩 。
随着时间推移 , 上巳节延续至魏晋 , 与“三月三”日渐合流 , 出现“但用三日 , 不以上巳也”的现象 , 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生命仪式 。
上巳节亦被视为求爱与求子的重要生命活动 。
《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 , ……是月也 。玄鸟至 , 至之日 , 以太牢祠于高禖 。”这是描述每年农历三月祭祀主管姻缘与生育女神——高禖的活动 , 先秦时期男女相会、顺应天时的求爱活动是这一时期的风俗 。
与此同时 , 繁衍子嗣亦是农历三月三日活动的重要目的 。古人将鸟卵作为子嗣的象征符号 , 晋人张协的《洛禊赋》写道:“浮素卵以蔽水 , 洒玄醪于河中 。”
三月上巳临水煮卵、浮卵与食卵成为妇女祈求与迎接生命降临的仪式 , 隐喻着人们的人生态度 , 寄托渴望万物复苏、重获新生的愿景 。
【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及文化习俗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娱乐休闲是上巳节继祭祀信仰后的又一活动目的 。
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称:“三月三日上巳之辰 , 曲水流觞故事 , 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水 , 倾都禊饮踏青 , 亦是此意 。”点明自晋 , 上巳节与“三月三”日渐重合 , 曲水流觞成为三月三上巳节文人雅宴盛行的娱乐活动 。
到唐代时 , 三月上巳的娱乐休闲性质更为明显 , 皇家、官员亦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欢庆上巳 , 举办宴请活动 。
由于官方政府的支持 , 三月上巳娱乐活动大量增加 , “春来百种戏 , 天意在宜秋”便说的是唐代春季娱乐活动繁多之景 , 三月上巳至隋唐时期达到兴盛 。
至宋元时期 , 受理学的限制 , 三月上巳的信仰与娱乐活动日渐式微 , 而后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 , 三月上巳的节俗活动在中原地区逐渐消亡 。
南方少数民族由于处在国家权力辐射的边缘地带 , 加之经济发展迟缓 , 上巳节的文化内涵与事象得以保存和发展 , 并以三月三的身份呈现延续至今 , 成为广西壮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