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的故事


楚汉相争的故事

文章插图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聚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秦亡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派兵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险如函,故名),以防诸侯入关 。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歼灭秦军主力(参见巨鹿之战),取得诸侯上将军地位,实力雄厚 。亦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 。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集团 。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量不敌,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 。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同年二月,项羽凭藉其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 。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城东) 。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刘邦采纳萧何建议,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还定三秦 。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参见刘邦还定三秦之战) 。四月,忍忿前往汉中就国 。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 。以麻痹项羽 。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五月,未被项羽封王的田荣于齐地(今山东大部)起兵反楚,自立为齐王,项羽发兵击齐 。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和三秦王立足未稳之机,“决策东乡(向),争权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令萧何收取巴、蜀租赋补给军队,以韩信为大将、曹参为前锋统兵数万,积极部署东进 。八月,汉军潜出故道(因临故道水得名,治今陕西风县北风州之西),袭击雍地,进围章邯军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 。同时分兵攻取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亡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堡),迫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迅速还定三秦,袭占关中大部地区;随后,命部将薛欧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向楚地进军,被楚军阻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项羽在两面受敌的情势下,采取先齐后汉方针,继续攻齐,主力被牵制在齐地 。刘邦再度抓住战机,一面巩固关中,一面扩张势力,亲自率军由函谷关出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东进 。迫降河南于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率军归附,继而俘虏殷王司马门,迅速占领了今河南及山西中、南部广大地区,造成东进的有利态势 。二年四月,刘邦乘齐、楚两军胶着之际,在洛阳接受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 。敌乃可服”(《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的建议,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参见彭城之战) 。项羽留部将继续击齐,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毫无戒备之际,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 。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 。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元气大伤 。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 。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 。军事上,则利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以争取时间,发展自己,待机再战同年五月,刘邦在荥阳得到萧何征得的关中兵员补充,韩信亦率援军赶到,在荥阳东战败楚军,阻遏了楚军西进攻势 。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战局相对稳定(参见成皋之战) 。六月,刘邦回返关中,引水攻破废丘,消灭章邯,尽占关中 。随之采取立太子、赦罪人、立法令、设县邑,加强边塞守备等措施,以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 。八月,又回到荥阳前线 。三年初,楚军对汉军正面防线发动攻势,数次切断汉军运粮甬道,攻占荥阳、成皋 。刘邦败逃关中 。为调动项羽,分散其兵力,摆脱固守城池,被动挨打的局面,刘邦采纳谋士辕生建议 。于五月率军出武关,兵至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西南) 。项羽急于寻汉军主力作战,果然率军自荥阳、成皋南下宛、叶 。汉军坚壁不战 。此时,彭越攻占楚后方重镇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古邳镇),迫使项羽回师解救 。汉军乘机迅速北上,收复成皋 。六月,项羽回军,对汉军发动第二次攻势,再占荥阳、成皋,并挥军西进 。汉军败至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深沟高垒,阻击楚军 。为减轻正面压力,刘邦遣刘贾,卢绾率兵2万增援彭越,在楚后方攻城略地,断楚粮道,迫项羽第二次回兵东击彭越,汉军再次收复成皋 。二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威胁汉军侧翼 。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 。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 。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参见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 。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 。三年十月,越过太行山,与赵军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参见井陉之战),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 。随之乘势不战而降燕 。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今山东潍河)(参见潍水之战)之滨,平定齐地 。至此,韩信东进2000余里,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 。三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附汉 。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 。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 。刘邦达到了在南方牵制、分散楚军之目的 。项羽第二次率军东击彭越,兵至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闻汉军再次收复成皋,急忙引兵回救 。汉军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形成对峙 。是时,楚军北有韩信据齐地威胁都城;腹地有彭越游动作战,又须分兵南据九江,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敌,粮草匮乏,欲战不能 。刘邦则据荥阳、成皋之战坚守不战 。四年八月,楚军粮尽,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史记·项羽本纪》),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 。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并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合围楚军 。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早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 。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 。十二月,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参见垓下之战) 。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 。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 。项羽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 。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点评: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 。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