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 。第二,想赴重庆求学 。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 。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 。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
4、服从分配
1953年夏,4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 。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举行分配动员大会,向毕业生发出号召: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个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一场考验,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庆搞科研工作 。但是,祖国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急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奔赴教学岗位,教书育人,把知识传播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他想:自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 。自己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国家在有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钱来修建校舍、培养大学生 。4年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传授知识,培养自己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自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时,我们没有理由不服从统一分配 。
他想到了自己动荡的童年,目睹和亲历了敌机狂轰滥炸我国土和同胞的惨景,这不正是由于当时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所造成的吗?他看到了抗战时期的那一代青年,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和紧迫感,奔赴抗日前线,那是保卫祖国的需要 。今天,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服从统一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正是建设强大祖国的急需 。
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学校递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心书 。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
5、俄语教师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简介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别母校西南农学院,走进了安江农校的校园,开始了长达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
推荐阅读
- 计算机之父是谁
- 国储三等水稻质量标准
- 你认为袁隆平与杨振宁谁的贡献更大呢?
- 杂交水稻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杂交水稻
- 水稻育苗基本技术方法 水稻怎么育苗
- 水稻多少天开始抽穗
- 关于水稻的地方谚语农谚
- 水稻穗颈瘟防治最佳时期
- 古时候水稻一年收几次
-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