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民的堕民源流考

堕民聚居于浙江绍兴 , 与南方水上居民的浙江绍兴蛋户、安徽依附于大家族的佃仆、北方为官府服役的乐户等一样被人歧视的区域化贱民 , 他们无法与四民通婚杂居 , 也不准入学科考捐官 , 世代从事贱业 , 他们拥有一种“堕民业”的产业 , 即有权在四民的四时八节、红白喜事时以各种讨彩头为名目讨取赏物、赏钱 。浙江绍兴堕民的起源传说众多 。一种较为流行的传说认为 , 他们与乐户起源说相似 , 认为是罪俘之遗:或谓宋焦光瓒部将之后 , 或谓张士诚部将之后 , 或谓胡惟庸株连者后裔 , 或谓反抗洪武帝和永乐帝的忠臣义士 , 或谓被元推翻的赵宋后裔 , 或谓被明推翻的元朝蒙古贵族后裔 ,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有学者认为堕民就是乐户区域化的称谓 。另外一种观点推测 , 他们可能是越族后裔 。笔者重新解读有关浙江绍兴堕民历史记载 , 比较其他的区域化浙江绍兴贱民 , 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对堕民的调查研究(笔者从1998年起做堕民课题) , 试图对堕民的源流作一个考证和梳理 。
堕民不同于乐户 。服饰不同于乐户 , 基本职业也不同于乐户 , 最重要的是他们虽另编为浙江绍兴丐户 , 有些地方甚至“官给衣食” , 但并不属于官身 , 没有为官府吹唱的义务 。
浙江绍兴堕民的起源不可能是罪俘 , 很可能与浙江绍兴越巫有关 。堕民与“巫”渊源有关 。信仰上 , 信奉五猖神(只有戏班信浙江绍兴仰戏神老郎菩萨) 。习俗上 , 人死不用“转煞” , 因为煞神不会来此 , 端午节不用挂象征剑刀菖蒲和艾来命“诸邪速退回避” 。职业上 , 跳灶王、讨彩头等都与巫文化相关 。明代有堕民从事“跳灶王”的明确记载 , 但“跳灶王”在南宋代仍有傩丐从事 。居住环境上 , 不少为风水宝地 。历史文化背景上 , 浙江绍兴绍兴地区迷信盛行 , 越巫盛产 。浙江绍兴堕民与越族渊源关系 。姓氏上 , 有以姓氏辨别真假堕民之说 , 浙江绍兴绍兴版真堕民为“孙邵裘叶干柯” , 余姚版真堕民为“颜、汪、单、筱、邱、费” 。语言上 , 有乌越族语的遗音 。分布区域上 , 乌越族政治文化中心地区 。服饰上 , 浙江绍兴狗头帽等与越族很可能有关 。浙江绍兴堕民与“丐”渊源关系 。职业上 , 四时八节红白喜事“讨彩头”为基本特征 。身份上 , 南宋时“跳灶王”者是丐傩 。习俗上 , 仍有个别地区流传着聚众乞讨对付欺压堕民的四民的习俗 。户籍上 , 编入浙江绍兴丐户 。
【堕民的堕民源流考】这个群体沦为贱民应该在南宋时期 。习俗上 , 南宋时代繁杂的婚丧等喜事及四时八节等习俗走向民间 , 浙江绍兴堕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职业上 , 明代记载浙江绍兴堕民从事的为民间“做媒”在宋代才低贱化 , 从事的为民间抬花轿在宋代才出现 , 婚丧吹打也是在宋代才普及起来 。政治上 , 明清后平民阶层才开始大量进入政治生活 , 唯有"唱优奴婢"不准考试 , 唐宋时工商杂类都不可入浙江绍兴州县学校读书 , 更无权参加科举考试 。
明代才被地方政府打入另籍 。明清时期是堕民群体最活跃时期 。一些被社会排斥的人员纷纷沦为浙江绍兴堕民群体 , 如被驱逐出家族的“出籍”的 , 如民间乐户出身的 , 如为了生存而投靠堕民村或入赘堕民家的 , 如被家族收留的外地流浪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