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华的人和事?

【深中华的人和事?】

深中华的人和事?

文章插图
深中华绝境求生日期:2001-1-5作为一家以生产高档自行车为主的出口创汇型企业, 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的产品曾经“横行”欧美市场,凭其骄人的业绩傲居全国十大合资企业之首 。但如今,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的名字几乎在媒体上消失了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目前正因其负债25亿元的景况在ST板块苦苦挣扎 。这是在2000年,它创办的第16个年头 。巅峰时刻深圳中华自行车从开始就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高档精品健身自行车上,这正迎合了当今世界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潮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深圳中华自行车把山地自行车、休闲车的概念引进到中国来的 。深圳中华自行车从1985年投产,生产赛车、轻便郊游车、健身车共六大类高档自行车,规格、款式达数千种之多 。产品大量销往经济发达的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一度占到产量的80%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华自行车曾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第一名、深圳市经济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全国机电行业出口创汇第一名,连续两年荣登美国十大最佳自行车榜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车王” 。1993年中华自行车产量达到184万辆,产值18.5亿元,创汇1.87亿美元,这是中华集团的巅峰期 。内外交困事业发展的一帆风顺加速了中华自行车的扩张步伐,中华自行车在短短几年里采取遍地开花的扩张战略,咄咄逼人地进军房地产、复合材料、液面肥等多个领域 。每一项投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所需资金大多通过银行贷款取得 。遗憾的是,由于对市场潜力判断有误和对相应领域缺乏了解,后来上马的新项目大多血本无归 。而此时的国际市场也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是中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自1991年欧共体指控中国自行车反倾销以来,中华自行车先后遭遇1994年加拿大反倾销诉讼、1995年墨西哥反倾销诉讼、1995年美国反倾销诉讼、1996年欧共体反规避诉讼 。连续几年都是在中外贸易夹缝中度过的 。中华集团在欧洲遭遇滑铁卢后,急把出口转向美国 。在短短两年内,中华集团在美国的业务飞速增长,由1992年的20万辆提升到1994年的近90万辆,占当年中国出口美国自行车总额的80% 。1995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各种自行车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华自行车被排在调查名单首位 。在长达一年多的调查诉讼后,1996年6月4日,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虽然打赢了美国的反倾销官司,但却耗资3000多万元,并且由于久拖不决,损失了大量客户和订单,企业大伤元气 。多米诺骨牌效应采访人员在中华自行车的生产现场看到,几年来积压的自行车零配件塞满了库房 。这些零配件价值3亿元人民币 。二三十年都用不完 。自从大量外销渠道被堵死,市场形势发生逆转,同时国内资金又被大量占用,中华集团真的一筹莫展了 。此时,无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了 。由于严重失去信誉,过去争着抢着给贷款的银行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1997年中华自行车内外销订单共为140万辆,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到手的订单大部分被取消,交货只有36万辆 。深圳中华集团由于贷款逾期未还遭到12家银行起诉,涉及金额人民币24095万元,美金8824万元,港币820万元;遭到18家供货商起诉,涉及金额人民币4468万元,美金504万元,港币2214万元;涉及劳资纠纷的金额也有260万元 。这些诉讼纠纷,大部分已判决深圳中华集团败诉 。1998年,中华集团落得长达10个月无钱给职工开工资的窘境 。生产几乎陷于停顿,企业员工从最高峰时的3000多人骤减至1000多人 。一部分中层干部认为企业气数已尽,纷纷走人 。重组不是灵丹妙药经过18个月“艰苦卓绝”的谈判,截止到2000年上半年,深圳中华集团共与境外15家银行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涉及金额7422万美元,相当于“解决”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外债 。由于债务重组顺利,深圳中华集团1999年一举扭亏,每股收益由中期亏损0.2元一下子蹿至年终实现正收益0.417元 。但这2亿元净利润只是帐面上的收益,导致公司亏损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据2000年中期公告披露,深圳中华集团2000年仍将出现亏损 。深圳中华集团总经理施展熊说,把债权变成股权,把欠银行的钱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可以使银行轻装,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展改进的机会,但是如果把它当作使企业重生的主要手段就显得勉强了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然后还要进行业务重组 。如果说企业马上就会重现生机,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作为上市公司也不能误导公众 。他说,我亲手创办了这个企业,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对我的打击大不大?但是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天底下没有不死的企业,新陈代谢,符合自然规律 。不让破产,企业就不能重生 。破产是解除承诺、债务、资产问题的有效手段 。现在是政府不让破,因为破不起 。他还说,作为私营企业,看重的主要是盈亏两个字 。但国企看重的不是盈亏后果,而是政治后果,没有办法实事求是地解决企业的问题 。能否再飞翔?面对内外部恶劣的经营环境,深圳中华集团于1998年末、1999年初对董事会进行了大调整 。新领导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确立以自行车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 。接不了大额订单,就接小订单;出口不了整车,就给其他厂家搞组装;到帐一笔资金,就组织一轮生产 。自2000年年初以来,深圳中华集团的生产线缓缓启动了 。此时,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欧盟于1998年4月30日已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排除,这有利于再次打开中华自行车输往欧盟的通道 。中国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这对于深圳中华集团这样的外向型企业来说,不啻于一剂治病良药 。无论如何,深圳中华自行车未来的发展给人们预留了想象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