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原文、作者( 二 )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 。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 。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津:渡口 。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 。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 。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
创作背景 公元727年孟浩然曾(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