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腊八到 , 街上明显热闹了许多 , 众商家鼓足了劲 , 欲抓住年前的最后商机 , 赚个丰盛的过年钱 。 街头的炒坊 , 人头攒动 , 人们尝试着 , 挑选着 , 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采购年货 。 花生的香 , 瓜子的香 , 薯干的香……交织杂糅 , 氤氲半条街 。 望着眼前的热闹 , 突然想起老家 , 想起母亲 , 想起每年腊月母亲在土灶上炒年货 。
所谓炒年货 , 实则炒制一些用于过年的零食 。 那时的乡村零食很简单 , 都是自家产的 , 比如花生、蚕豆、米花、红薯干、糍粑片 , 这些如今再为平常不过的零食 , 在那个贫困年代的乡村也不是时常能吃到 , 过年才有 。
在老家 , 炒年货一般在腊月廿四前后进行 , 此时 , 过年的所有年货基本已准备齐全 , 有闲心了 , 也有大把闲时 , 人们就开始炒年货 。 母亲将花生、蚕豆、米花、红薯干等物品一一拿出来 , 摆放到桌上 , 父亲早已坐到了灶头 , 开始烧火 。
灶膛里已大火熊熊 , 母亲从碗柜下方的旮旯里拿出一个瓦罐 , 将里面的沙倒入锅内 。 经年的翻炒 , 沙早已失去了本色 , 黑得发亮 。 那时 , 农人炒年货多半用这个 , 但也有一些家庭 , 用盐炒 , 不仅更香 , 而且还有咸味 , 吃来更舒服 。 但 , 盐毕竟要花钱 , 彼时的穷困农人 , 哪里舍得 。
【汉中|乡土散文:炒年货】锅内的沙 , 在大火的不断加持下 , 温度越来越高 , 母亲觉着火候差不多了 , 麻利地将花生倒入 , 而后不断翻炒 。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 , 炒花生的香味就飘散开来 , 从厨房窜至屋外 。 无需计时 , 母亲依着她的累年经验 , 熟稔地判断着炒花生的进度 。
待她觉得差不多了 , 母亲左手拿来铁丝网箩筛 , 右手用锅铲不断将沙与花生的混合物铲入箩筛中 , 一边铲 , 一边筛 , 细沙透过网眼 , 重入锅中 , 花生则留在了箩筛里面 。 一筛罢 , 重新加入花生继续炒 , 往复循环 。
花生炒完了 , 接着炒蚕豆、米花、红薯干、糍粑片等其它零食 , 待全部炒完 , 一个下午已经过去了 。 炒好的各类年货 , 母亲就那样放着 , 让它们自然摊凉 。 馋嘴的我们 , 哪等得到放凉 , 不时抓起几颗花生或是蚕豆 , 时常烫了小手 , 可我们却不在意 , 短暂的疼痛 , 早已被浓香的零食赶跑 。
零食冷却后 , 母亲找来几个塑料袋 , 将那些零食分门别类地装入 。 这些零食 , 不只是自己吃 , 更重要的是待客 。 过年了 , 不论是亲来客到 , 还是隔壁左右的串门 , 母亲总会拿出一个大盆子 , 每样零食都装一点 , 大家一边吃着零食 , 一边晒着太阳 , 一边闲聊 , 真是年闲人轻松 , 节至人心欢 。
记得那时随父母出门拜年时 , 亲戚们总会在我们临走时 , 塞一些炒制的零食给我们 , 把我们的新衣口袋装得满满的 , 直到装不下为止 。 回家后 , 附近的孩子们总会聚到一起 , 相互比较着 , 谁走亲戚得到的零食多 , 胜利者往往趾高气扬 , 神气得不得了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自己动手炒年货的习俗已经慢慢消失 , 如今的农村 , 几乎没有人自己炒了 。 大街小巷上 , 遍布各类炒坊 , 那些机器炒出来的零食 , 更香 , 也更好吃 。 但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 , 父母每年炒的那些年货 , 是忘不了的年味 , 哪怕过去了几十年 , 依旧唇齿留香 。
推荐阅读
- 姜汤|乡土随笔:姜汤面
- 年糕|乡土散文:儿时的年
- 拉面|乡土散文:棒子面饼
- 臭豆腐|乡土散文:臭豆腐卷
- 炒饭|散文:凉汤面
- 馄饨|散文:别急,等烟火气一会儿
- 牛肉|散文丨分牛记:一只整牛几家分,买酒要箱不要瓶
- 粘豆包|乡土散文:蒸粘豆包
- |散文:一杯酒一条鱼,一个男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