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尽普洱茶的历史发展( 二 )


明太祖·朱元璋
明清时期
清朝为普洱茶的极盛时期 , 据《普洱府志》记载 ,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 , 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见其时盛况 。 无论是王公贵族仍是精致人士 , 都以饮用普洱茶为风潮 , 更有“冬饮普洱 , 夏饮龙井”的习俗雅兴 。 其时 ,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质料生产区域 , 而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之一 。
明清时期 , 以普洱(现宁洱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 , 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 , 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 , 乃至欧洲 。 茶叶 , 成为了衔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 普洱府正式建立 , 云南省每年都向请朝廷进贡普洱茶 , 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名扬全国 。
曾经的普洱府
设普洱府本是为推广改土归流 , 加强清政府对云南西南边远地方的统辖 , 此时 , 因为普洱府统辖的扩展 , 六大茶山正好划进了普洱府统辖区 , 普洱所产名茶悉数进入朝廷 , 呈于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案头 。 皇帝除了自己饮用外 , 还将普洱茶赠送给功臣和外国使节等 。
普洱府秋集图·茶马古道上的清明上河(局部)
乾隆时期 , 普洱茶行销全国 , 名动国内 , 成为官府的重要税收来历 , 据《普洱府志·食货》记载 , “洱茶名重全国 , 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60公斤计 , 合36万-42万公斤) , 如山作茶者(指茶商及工匠)数十万人 , 茶客收购运于各处 。 ”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今后 , 法国、英国先后在普洱建立海关 , 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 , 普洱茶马古道再次兴旺起来 。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结前 , 因普洱产区一些私人号制茶运营普洱茶 , 一些普洱茶得以保存下来 , 被称为“号级茶” 。
1951年12月 , 经中心私营企业局核准 , “中茶牌”(民间称“八中茶”)商标注册成功 , 因为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手艺盖印 , 因印色之别有了红印、黄印、绿印之称 , 这期间产的茶称之为“印级茶” 。
1972年 , “中茶牌圆茶”停用 , 开端改成“云南七子饼茶” , 仍用八中茶商标 , 但因印色不同有红印、黄印、绿印、水蓝印之分 , 便开端了“饼级茶”的时代 。
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 钟爱普洱之人 , 必先观其历史脉络 , 在这滚滚长河中 , 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瑰丽 。
【一文说尽普洱茶的历史发展】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润土茶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