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尽普洱茶的历史发展

对于爱普洱的茶虫来说 , 想要成为一个资深茶虫 , 光知道了普洱茶分生熟 , 如何冲泡这些知识 , 那肯定是不够的 。 想要深入了解普洱茶 , 就应该先从它的历史开始 , 贯穿始终 , 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今天 , 昆仑说茶就从普洱茶的历史讲起 , 以史为镜 , 可以知兴替 。
上古时期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 据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可知 , 商周时期云南茶叶的种植传播到巴蜀之地 。 《茶经》中《七海》云:“巫山株橘 , 南中茶子” , 均指巴蜀为茶之故产地 。
三国时期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载 , “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 , 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 。 因而名其山 , 又莽枝有茶王树 , 较五山茶树独大 , 相传为武侯遗种 , 今夷民犹祀之 。 ”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发西南 , 使得云南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开展 。
至今 , 云南仍有茶树乃“武侯遗种”的传说 。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里 , 至今还流传着“武侯遗种”的传说 。 武侯便是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 。 公元225年 , 他率军南征到了缅甸北部重镇腊戎 , 因而打通了通向印度、缅甸的商路 。 因为云南一带气候湿热、蚊虫很多 , 军中疫病盛行 。 当地医师用野生茶叶煮水让战士服用 , 使得疫病得到操控 。
诸葛亮认识到茶叶的功用 , 在南征后回来蜀国的时分 , 他看到许多病弱的战士不能跟从其回国 , 只能留在当地 , 所以诸葛亮做了两件对茶叶开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一是从当地部落领袖哪里购得茶籽运回蜀国耕种;另一个就是让那些留下来的战士在当地兴种茶叶 , 将茶叶作为今后跟蜀国交换的商品 。
诸葛亮的这两项行动不仅为留下的战士找到一条活路 , 还推动了茶叶在当地的开展 。 到现在为止 , 当地的基诺族还奉诸葛亮为茶祖 , 每年举办祭拜活动 。
唐朝
唐 , 陆羽所著《茶经》(公元780年)有记载 , “茶者 , 南方之嘉木也 。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 , 有两人合抱者 , 伐而掇之 。 其树如瓜芦 , 叶如栀子 , 花如白蔷薇 , 实如栟榈 , 蒂如丁香 , 根如胡桃 。
译文:茶是中国南方出产的一种优良木本植物 。 树高有一尺、两尺甚至几十尺的 。 在巴山峡川一带 , 有主干粗到两人才能合抱的茶树 , 砍掉枝条 , 才能采到茶叶 。 茶树的外形似瓜芦木 , 叶子似栀子 , 花似白蔷薇 , 种子似棕榈 , 蒂似丁香 , 根似胡桃树 。
唐朝时 , 樊绰所著的《蛮书》记载了很多关于云南的前史 , 其间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资》(公元863年)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 , 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 。 银生城 , 即今日的景东县城 , 城界诸山 , 即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其两山余脉 。 涵盖了今日的普洱、版纳、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越南的部分区域 , 这便是公认的最早关于普洱茶产区最早的文字记载 。
元朝·明朝改名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 , 因为后来写成汉字 , 就成了“普耳”(其时“耳”无三点水) 。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 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前史 。
普洱茶 , 最早记载为“普茶” , 明洪武十六年(1383) , 明太祖改“普日”为“普耳” , 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统辖 , 后“普耳”改称“普洱” 。 明人饮普洱茶蔚成风气 , 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涮著《滇略》中记载 , “士庶所用 , 皆普茶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