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鉴别方法和思路
【紫砂壶的鉴别方法和思路】 练就一双鉴别紫砂壶的"大眼金睛”绝非一日能成 。 笔者坚信只有不断提升审美主体的鉴识能力, 才能使审美客体之美共鸣、映像 。 笔者认为“若人心至清净、则能与壶心相通, 能达不鉴而鉴"之能:‘在研习壶道的路上、“格物有法"!我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研习, 来逐步提高鉴别欣赏能力的, 笔者认为, 通过以下五个层面、能不断提高对紫砂壶艺术的鉴别能力:要熟悉标准器特征、了解不同时代器物的胎质与火候特点、壶式与风格特色、制作工艺特点以及款识和铭刻 。
1 。 熟悉砂壶标准器的特征
要求对不同时代的标准器的特征有实质上的熟悉 。 尤其是当前业界没有争议的明、清紫砂壶的真品, 要对实物真品有一定的研究 。 对一般爱壶者而言, 这是较为困难的 。 这也是诸多爱壶者和研究者不能自信和究竟的主要原因 。 “不知真, 焉辨假”?旧时古董珍品少之又少, 一般普通人士哪能有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呢?仅靠看壶图、观隔着玻璃、射灯映照下的博物馆藏品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 但从紫砂文化研究现状来看, 相对于其他陶瓷器, 紫砂文化文献较少, 与文献相应的实物也非常稀少, “紫砂标准器”建立较为困难 。 但我们应特别注意研究制作者的师承流派风格, 加强对古窑残器、墓葬出土器物、水下考古发现、文博单位的藏品、紫砂文献着述等的多方位探究, 逐步建立其时代标准器特征, 加强紫砂文化学的建设 。
2.细辨器物的胎质与火候
紫砂泥是由紫砂矿土练制而成 。 不同时代科技发展程度不同, 开采的矿土方位也有区别 。 不同年代所开挖出来的矿土是有差异的 。 加上练制泥料的方式不同、烧成方式、出窑后的风化程度、使用痕迹、壶上所遗留下来的包浆、文献オ述中描述的壶特征等不同的状况, 这些种种的不同特点, 则把时代信息以凝固的方式通过紫砂壶展现了出来 。
3.了解壶式与风格特色 不同时代的工艺美学、社会文化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时代的紫砂壶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特点 。 从壶式上看、明代壶式较少、壶多作园器、仿青铜器, 风格多古朴素雅、具有文人气息:清代早中期的壶式大方开朗, 有华贵气息 。 清中期文人参与壶事较盛, 风格儒雅温和 。 常年书画壶铭装饰, 文化艺术气息浓郁 。 清中期至清末壶式繁盛, 装饰繁复、多元发戛, 民国初期除继承晚清风格之外, 也受到商业文化影碗.趋向实用主义、部分受到上海复古风潮影响、仿古作品较多: 另外, 一些紫砂文献的记载也不可忽视, 因为从这些文献的记载上、也能对一些壶式作大致的判断:如曼生壶中的一箬笠-(亦称一笠荫-)、“瓢提、"井栏”等的壶式不会早于嘉庆:相传鱼化龙壶为邵大亨所剑、所以此壶式不会早于嘉庆, 等等 。
4.熟悉砂壶制作的工艺特点 从陶都宜兴的制陶工艺发展进程上看, 宜兴制缸艺人的技术必然启蒙着制壶上的打身筒成型法 。 基本上在明代、主要制壶方法将泥片分段包在圆形的木模或石模上, 镶接好壶盖或底后取下.稍干会再进行上下镶接 。 到万历时、时大彬不用模具规范、以泥片置于转盘上、用拍打方式成型 。 南京的吴经墓提梁壶的壶身内中段有上下相接的痕迹.证实丁从制缸技艺到紫砂壶打身筒成型法之间的过渡历程, 随着紫砂壶由大至小以及艺人技艺的进化、辅助模具及上下镶接的方式被简化省略、或为丁当今以左手撑住壶内壁、右手用拍子拍打壶外壁, 使身筒规范缩口成球形的打身筒成型法.
镶身筒成型法应是受到瓷器及其制锡工艺的启发, 大多是以样板裁切泥片黏合而成 。 随着技艺的改良, 壶身配件与器身相接出发展为一明接一与“暗接”的方法 。 这些以手工技艺创制的壶品、是能在壶身上留下不同的痕迹特点的, 也能归纳出某个艺人或艺人在某个时期的工艺风格、因此、据此也可作为鉴赏的一个重要因素 。 当今社会, 信任危机在壶界亦有表现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的是紫砂陶的手工之作技艺 。 由此, 手工痕迹明显的自是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 而内行欺负外行的事情就发生了:某些制壶者、以模具辅助成型(使用工具, 本不应受到诟病), 再在壶上做假手工痕迹, 令不明制壶工艺者轻信“纯手工”、由此多付购壶费用 。 最为可气者, 就是这样的壶在壶内壁上敲上几个印章, 壶底往往还会打上或刻上“纯紫砂, 纯手工”的字样,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这样的制作与消费关系状态上, 似乎更加要求消费者对紫砂壶要有深度研究, 方能出手选购 。 因为能买到一件真紫砂艺术品, 在当今的市场状态上, 确实不易 。
推荐阅读
- 紫砂的四大特点
- 细说紫砂壶的烧造
- 论紫砂壶鉴赏标准
- 紫砂壶传统器型有哪些
- 细说紫砂壶的养土与练泥
- 光叶子花的寓意
- 冬天来了请照顾好你的朱泥壶
- 紫砂壶选购最基本的三大要求
- 幸运竹叶子发黄:注意水分及肥料的管理
- 如何繁殖出健康的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