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我以为庄子从一开始就运用了诡辩的技巧 。因为当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时,庄子回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表面上庄子用的是归谬法反驳,其实不然 。因为“你不是鱼,因而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和“你不是我,因而你不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两句话中有本质的区别 。前者的推论前提是:“一个人不可能知道(或者体会到)其他人(或者动物)的感情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人的情感状态,只能靠主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向外界表达而被其他人所感知,这种表达与主体的情感状态(即表达的客体)是否相符,他人无从得知 。因此,他人的快乐、痛苦、悲伤等情感无法用客观的定理和前提所推论出来 。评价他人是否快乐,只能靠主观感受、猜测等非理性的方式去得到结论 。这样得出来的结论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而且就算是快乐,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感受,不可能每个人对快乐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除非你有心灵感应,能感知他人内心,否则连鱼是不是快乐你都不能确定,更不用说体会到鱼的快乐了 。而对于庄子说的“你不是我,因而你不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就不一样的,“我知道(或不知道)鱼的快乐”不是一种感情状态,而是一种对事物的了解情况,是一种知识的拥有状态,即你是否知道(或了解)某一事实 。这样看来,庄子的前提是:“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他人的知识状态(即知道或不知道某一事物)”,那么这样看来,这是否正确呢?显然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是否拥有某种知识,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和客观的逻辑来推断出来的 。比如要判断某人是否会解方程,只要让他去做一个方程题就可以了,能做出来即表明他会,做不出来表明他不会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事实上能不能解出方程有很多因素来决定的,但这个例子说明了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某种知识,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和客观的逻辑来推断出来的.如:"你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一命题就可以从前提“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其他人的感情状态"推导出来--如果这一前提是正确的话)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庄子表面在用归谬,其实暗地里扩大了前提中可变项的外延,用知识状态替换了情感状态,用“我的内心世界”替换了“鱼的快乐”,是典型的诡辩 。而惠子因为一时没有洞悉个中机关,而只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 庄子更接下来用了个不知所谓的强盗逻辑取得了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赛的最后胜利 。
【“濠梁之辩”庄子的诡辩问题出在哪?】
推荐阅读
- 谁知道 港台恐怖片 <咒乐园> 片尾曲的粤语歌叫什么啊?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哲理寓意
- 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有那些?他们代表的意义…
- <移魂女郎>讲个什么事?
- “ORACLE”中有哪些数据类型?
-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有什么含义?
- α淀粉酶的功能作用
- 掮客的“掮”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 谁知道电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锻炼吵架片段的音乐是名是什么
- 有一句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