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篇绿茶的种类-窝坑茶

窝坑茶
【茶类篇绿茶的种类-窝坑茶】 窝坑茶又名蕉溪茶, 产于江西省地康县南岭山脉北端的浮石、蕉溪一带 。 主要产区为蕉溪上游海拔600余米、林木葱郁的窝坑 。
窝坑茶创始于三国, 而盛于宋代, 据南康县《文艺志》记载, 宋代苏东坡谪官广东, 路过南康, 舟至浮石时, 曾作诗一首, 其中有“浮石已千霜后水, 蕉溪闲试雨前茶”之句, 这里所指的“雨前茶”就是早期的“窝坑茶” 。 可见这里产茶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
窝坑茶制作精细 。 鲜叶采摘十分考究, 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新芽、标准为一芽一叶, 鲜叶要求匀、整、洁、清, 不采单片叶、鱼叶、病虫害叶、伤叶、紫鱼叶、瘦小芽叶和雨水叶 。 芽叶采回后, 及时摊放于洁净、通风处, 约6小时后开始炒制 。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烘干、搓团、摊凉、足干、拣剔七道工序 。 窝坑茶的独特品质, 主要在“初干”和“搓团”两个工序中形成 。 初干时, 将揉捻叶倒入锅中, 锅温为90—100℃, 滚炒和抖炒相间, 操作要求轻与快, 捞叶要均和净, 到茶坯炒至六成干时, 将锅温降至70℃左右, 开始搓团 。 搓团时将茶叶拢在两手心中, 五指稍并拢, 沿同一方向, 运用掌力, 逐步由轻到重搓揉茶团一并结合解决, 反复进行四五次, 随后将茶坯在沿锅壁内回转搓揉, 要求由得渐轻, 其间不断抖散团块, 至茶坯达九成干, 条索呈螺状颗粒为止 。 茶叶出锅后, 稍经摊凉, 烘焙至足干, 再经过拣剔, 即行包装贮存 。 成茶外形条索纤细, 形曲呈螺状, 颗粒近似珠茶, 又似眉茶, 芽毫隐藏, 色泽翠绿, 绿中带白;内质香气清高持久 。 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醇回甜, 叶底嫩嫩匀齐 。 冲泡后, 芽锋直立, 白毫翻滚, 成为绿茶之珍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