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产茶, 白沙人好茶, 在白沙品白沙绿茶却是一种心境 。
距茶园西南两三里处, 是白沙县城, 县城不大, 方圆数里 。 县城人口不多, 万把来人 。 县城街道不杂, 一圆五直 。 城街两边, 无高档茶坊, 没豪华酒家, 只有大小不一店铺 。 当夜幕降临, 街之两旁, 桌椅长排, 街灯下, 树荫里, 三五成群, 围坐品茶, 成小城一道独特之风景 。
小城人喝茶单一, 不饮龙井, 不喝乌龙, 只品绿茶, 本地产的“白沙绿茶” 。
如无雨天, 再没他事, 常与朋友出去品茶, 临街而坐, 清茶一杯, 谈风论雅 。
白沙绿茶, 知其人广, 喝其人多, 懂其人少 。 两年前, 因参与《白沙绿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陈述报告》撰写, 有机会对其材料收集, 略知一二, 朋友却视为“知者”, 品茶时, 特地请教 。 我便装成“知深”之样, 毫不推辞, 讲其一二 。
先讲一传说, 用神秘语气道:很久以前, 这里黎胞上山打猎 。 一次, 大家追猎劳累, 口渴疲惫, 歇于一葱翠小树下, 一老者信手摘几片嫩叶, 入口咀嚼, 顿感解渴, 疲惫消失 。 于是, 大家学老者样, 摘叶入口, 解渴消疲, 又继续打猎, 最后满载而归 。 后来, 一精明小伙, 采回树叶, 揉搓烘干, 储存备用, 泡水而饮 。 此叶饮后, 清醇爽口, 消除腹涨, 和火降燥 。 从此, 当地黎胞视此类树为“神树”, 加以保护, 并培植于山寨周围 。 “神树”一传十, 十传百, 名声大振 。 美丽的“鹿回头传说”中, 那黎族姑娘得了腹胀之症, 黎族小伙不辞艰辛, 翻山越岭, 从天涯海角而来, 带回“神药”, 治好了姑娘顽症, 终得姑娘芳心 。
虽是传说, 但朋友听了津津有味, 于是, 趁着朋友兴趣正浓, 又用庄肃的语调说道:白沙绿茶, 陨石坑孕育出的一个品牌 。 70万年前, 一枚巨大陨石在此着陆, 砸出一大坑 。 经考证, 是迄今我国唯一被确定的陨石坑 。 茶园位于陨石坑方圆10公里处小盆地中 。 小盆地原生态, 无污染 。 小盆地四面环山, 植被茂盛, 溪流纵横, 阴雾缭绕 。 小盆地土壤含元素多种, 微量元素奇特, 孕育品质独特的茶树 。
而后, 简单讲讲白沙绿茶制作的工艺、流程、畅销等情况 。
朋友兴趣不同, 品味也不同, 有的喜欢其传说, 有的注意其生长环境, 有的关注其制作工艺 。
有的朋友早已知之, 有的知之甚多, 但也静坐而听, 不厌其烦 。 就这样, 你讲我谈, 朋友们对白沙绿茶更情有独钟了 。
其实, 朋友围坐一块, 手端绿茶一杯, 不仅赏其传说, 解其品质, 探其工艺 。 更重要的还是体会茶道, 净化心境 。
品白沙绿茶, 是一种境界 。 品尝茶汤滋味, 要小口品啜, 细细领略其风韵 。 呷上小口, 顿感苦味而上, 再缓缓吞噬, 顿觉舌本回甘, 余味无穷, 齿颊留香, 身心舒畅 。
在白沙, 品白沙绿茶是一种宁静淡泊之艺术, 不仅解渴, 还得其情趣 。 从而达到“悟”与“超”的境界 。 因此, 其味就不仅是茶之本味了, 应是人生之味, 天地万物之味了 。
一直喜欢三毛一语:“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 。 第一道苦若生命, 第二道甜若爱情, 第三道淡似微风 。 ”对三毛而言, 人生就像品茶, 缕缕茶香, 一杯品尽人生沉浮 。
三毛之语颇有禅味 。 如果三毛在世, 如果三毛来白沙, 在白沙品白沙绿茶, 也许, 三毛这句禅悟之语, 定以品白沙绿茶打比喻了 。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 ”而王国维也曾提出人生之三境界:“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推荐阅读
- 茶叶为什么分为绿茶和红茶
- 四川名茶——文君绿茶
- 绿茶的保管方法
- 从绿茶发展起来的其他茶
- 绿茶饮用方法:饮茶吃渣法
- 绿茶的单开泡饮法
- 绿茶的茶壶泡饮法
- 为何喝绿茶防辐射有效
- 安徽绿茶“黄山毛峰”
- 绿茶的玻璃杯泡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