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应该如何评价?

在诡谲多变的魏晋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以忠臣或是奸臣的形象示人,而其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当属司马孚 。他享年93岁,经历了东汉末年、曹魏兴衰和西晋建国三个时期,在许多历史事件上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各种作为我们很难用忠臣或者奸臣来进行简单划分 。
他既是曹魏开国元勋之一,也为司马氏掌权立下功勋;他既是西晋宗室德高望重的族长,却自称“有魏贞士”与其他西晋宗室格格不入 。司马孚如此复杂矛盾的形象自然格外引人关注,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应该如何评价?

文章插图
说司马孚,就不得不说他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 。魏明帝曹睿曾这样说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可见在曹睿看来,司马孚好比“第二个”司马懿 。实际上,两人不仅才干相近,而且形影不离,配合密切 。
司马孚,字叔达,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懿的三弟 。司马孚遗传了优良家风,自幼手不释卷,广涉经史,名声才干仅次于司马懿 。后在曹操的征召下,司马孚跟着哥哥司马懿出仕,在曹植门下担任文学掾一职,面对负才陵物的曹植,司马孚多次直言规劝 。不久,司马孚出任太子中庶子,同哥哥司马懿一同辅佐曹丕,成为曹丕的左膀右臂 。
曹操去世后,司马孚稳定朝政局势,为曹丕顺利登基出力颇多,深得曹丕信赖,不仅加官进爵,还得以入宿皇宫禁地 。224年,曹丕东征孙权,以司马懿统军留镇许昌,而司马孚则被曹丕外放为河内典农,以为平衡之策 。曹丕临终前,以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之一,司马孚则继续留在外地为官 。
曹睿即位后,重新启用了司马孚,以其为度支尚书,总揽全国财政经济 。而司马懿则活跃在魏蜀前线,统帅西线大军与诸葛亮鏖战 。为配合司马懿的军事行动,司马孚多次建议曹睿加强西线守备力量、兴办屯田水利,均被曹睿采纳 。不久,司马孚升任尚书令,得以涉及政务,而司马懿则升任太尉,不久又率兵平定辽东公孙渊,最终和曹爽成为曹睿的托孤大臣 。
此时,司马氏在曹魏的权力达到了新高度,不过他们也遇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 。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攻势,司马懿谨慎低调行事,司马孚更是不管杂事,与世无争 。不过他们二人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谋划反击 。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司马孚积极配合,带着侄子司马师控制了洛阳,在司马懿诛灭曹爽,乃至之后平定“淮南三叛”的一系列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司马氏掌控给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是当局势稳定后,司马孚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未有染指朝政 。司马懿死后,面对侄子们对曹魏政权的步步威逼,作为长辈的司马孚不仅没有参与多次的废立,还走上了另一条分岔路 。
260年,曹魏局势已经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 。魏帝曹髦心有不甘,率内卫讨伐司马昭未果被杀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氛围下,无人敢为曹髦奔丧 。司马孚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他将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嚎啕大哭“杀陛下者臣之罪” 。曹髦死后,很多人建议以庶人之礼下葬曹髦,但司马孚却力主以王礼将其安葬,并最终被采纳,时人无不感叹 。
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贬其为陈留王,令其前往洛阳附近的金墉城就国 。当曹奂一行驶出洛阳城外时,已是耄耋之年的司马孚拉着曹奂的手痛哭流涕的说道“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司马炎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降罪于他,还对其大加封赏,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