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祁门工夫
祁门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 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 。 常年产量5万担左右 。 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 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5%左右这些茶园,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
B、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主产云南的临沧、保山等地,是我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着于世 。 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 。 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 。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 。 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 。 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 。 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 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 。 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 。 风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 。 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
滇红工夫内质香郁味浓 。 香气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其是云县部分地区所产的工夫茶,香气高长,且带有花香 。 滇南茶区工夫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滇西茶区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鲜爽 。
C、闽红工夫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 。 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
D、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 。 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 。 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 。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又适当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特别体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 。 百年的政和工夫,一经问世,即享盛名 。 19世纪中叶,产量达万余担 。 后因战事摧残,茶园荒芜,至1949年年产仅900余担 。 嗣后,着力恢复传统品质风格,产量质量均有回升 。 60年代后,因改制绿茶,仅保持少量生产,年产约800担 。
E、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拓荣、寿宁、周 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 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泽鲜亮,条形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