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茶俗歌谣
民间茶俗歌谣为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受, 其形式简短, 通俗易唱, 喻意颇为深刻, 内容有农作歌, 佛句歌、仪式丧礼歌、生活歌、情歌等 。 四川民间茶俗歌谣十分丰富, 具有巴蜀文化的特色 。
【民间的茶俗歌谣】农作耕耘的薅秧茶歌
《送茶歌》:“大田栽秧排对排, 望见幺姑送茶来 。 只要幺姑心肠好, 二天送你大花鞋” 。 “青青桑叶采一篮, 竹心芦根配齐全 。 还有大娘心一片, 熬成香茶送下田” 。 《薅秧歌》:“太阳斜挂照胸怀, 主家幺姑送茶来 。 又送茶来以又送酒, 这些主人哪里有” 。 四川农村薅秧有送茶送酒送盐蛋的习俗, 农民边薅边唱歌是川西坝子“吼山歌”的重要形式 。
生活茶俗歌
反映社会底层人生活辛劳的茶俗歌谣有《茶堂馆》:“日行千里未出门, 虽然为官未管民 。 白天银钱包包满, 晚来腰间无半文” 。 《掺茶师》:“从早忙到晚, 两腿多跑酸 。 这边应声喊, 那边把茶掺 。 忙得团团转, 挣不到升米钱” 。 两首茶俗歌谣唱出了他们艰辛和苦情 。 在反映家庭情感的茶歌《我要去看我的妈》:“巴山子, 叶叶塔, 巴心巴肝惦爹娘 。 圆茶盘, 端茶来, 方茶盘, 端花来 。 不吃你的茶, 不戴你的花, 我要去看我的妈 。 ”
仪式丧礼茶俗歌
仪式歌是四川歌谣中最为丰富的部分, 内容最全面的是婚礼和丧礼歌, 《赞采茶诗》详细记述旧时丧礼的程序礼仪 。 唱词:“为儿亲, 去采茶 。 手提筐, 身穿麻 。 山又高、路又窄, 哭哭啼啼往前跨 。 抬头望, 见乌鸦, 呱呱叫, 叫呱呱, 叫的昌儿爹(妈) 。 前日里爹(妈)为儿, 今日里儿为爹(妈), 好似反哺乌鸦 。 奏乐师, 实在苦, 情你吹个《鸦反哺》 。 朝前走, 过山垭, 一派青松乱交加 。 山坡赶羊羊乱跑, 好似猛雨打残花 。 奏乐师, 不要慌, 不要忙, 请再奏一曲《山坡羊》 。 回头心胆怕, 用手扳住茶树桠 。 思念儿亲双泪洒, 盈筐雀舌, 满筐龙芽, 采得香茶便归家 。 曲曲弯弯路, 重重叠叠垭 。 不觉红日渐西斜, 急转路三忿 。 ……忙烹茶, 自吁嗟, 思念儿亲泪如麻 。 ……为采茶, 上高册, 顾不得山遥路远, 急急忙忙往前钻!奏乐师, 听得端, 请吹一调《行乡子》, 壮一壮孝子行颜!抬头望, 望无边 。 岷山顶上接云霞, 不怕远, 来采茶, 手提筐筐往上爬 。 ……提起茶叶回家转, 烹此新茶与亲餐 。 一路之上不敢慢, 急急犹如虎下山 。 奏乐师, 你辛苦, 请你打起包包锣, 擂动牛皮鼓, 架起大蟒筒, 吹首《下山虎》!”这首仪式丧礼歌产于都江堰 。 都江堰是四川产茶区, 茶农一生在高山上种茶采茶非常辛苦, 民间以采茶编成唱词作丧礼司仪歌, 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和悼念, 直接反映丧礼茶俗文化的歌谣还不多见 。
情歌茶俗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魅力的部分, 这里叙述的茶俗情歌, 其语言, 感情色彩, 及表现出来的民情风俗, 都具有四川茶俗风情的特色, 把爱情表现的大胆、泼辣、直率、热烈的有《太阳出来照红岩》:“太阳出来照红岩, 情妹给我送茶来 。 红茶绿茶都不受, 只爱情妹好人才 。 喝口香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 。 在生之时同路耍, 死了也要同棺材” 。 把爱情表现含蓄 。 委婉的有:《高山顶上一棵茶》:“高山顶上一棵茶, 不等春来早发芽 。 两边发的绿叶叶, 中间开的白花花 。 大姐讨来头上戴, 二姐讨来诓娃娃 。 唯有三姐不去讨, 手摇棉车心想他 。 ”《望郎歌》:“八月望郎八月八, 八月十五望月华 。 我手拿月饼来坐下, 倒一杯茶香陪月华 。 我咬口月饼喝口茶, 想起我情哥乱如麻” 。 “四月望郎正栽秧, 小妹田间送茶汤 。 送茶不见情哥面, 不知我郎在何方” 。 《渣渣落在眼睛头》:“红丝带子绿丝绸, 默念情哥在心头 。 吃茶吃水都想你, 眼泪落在茶碗头 。 娘问女儿哭啥子, 渣渣落在眼睛头 。 ”以茶为媒, 以饮茶、送茶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 篇篇美玉, 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 男女对唱的山歌情歌有:哥唱:“妹儿采茶在山腰, 青苔闪了妹儿腰;有心栏腰扶一把, 怎奈隔着河一条” 。 妹唱:“这山采茶望那山, 讨得嫩叶做毛尖 。 哥哥不嫌味道苦, 卖茶买来油盐米, 娃儿大小笑哈哈 。 高高山上一棵茶, 一对麻雀往上爬 。 问你麻雀爬啥子, 口干舌燥想喝茶?岩上绿了枇杷茶, 郎在崖下放木漂 。 滩陡水急穿云过差点闪断妹的腰” 。 枇杷茶为四川崇庆县文井江西岸山区所产, 树干高十余米, 树围数十厘米, 史称“尤门贡茶” 。 这是姑娘们嬉戏唱给小伙们听的山歌情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