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 “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 。 茶 , 得天地之精华 , 钟山川之灵秀 , 具有“清和”的本性 , 这一点 , 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 。 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 , 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 。 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 , 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 。 煮茶时 , 风炉置在地上 , 为土;炉内燃烧木炭 , 为木、为火;炉上安锅 , 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 , 为水 。 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 , 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 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 , 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
第三 , “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 。 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 , 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 , 以礼待人 , 和诚处世 , 互敬互重 , 互助互勉等 。 通过饮茶、敬茶 , 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 , 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 , 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 , 以茶养性 , 以茶表德 。
客来敬茶 , 以茶示礼 , 既是一种风俗 , 也是一种礼节 。 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 , 交流感情 , 创造和谐气氛 ,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 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 , 凝炼和阐发 , 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 。 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 , 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 , 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 。 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 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 , 求大同、存小异 , 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 , 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 , 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 , 要求平心静气 , 则是另一种“和” 。
总之 , 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 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 ,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 , 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 。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 , 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 , 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 。 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 , 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 。 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 , 他吃的是糙米饭 , 除少量荤菜 , 只有茶而已 。 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 , 反对铺张 , 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 。 桓温以茶示俭 , 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 。 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 , 只要供上茶与饼果 , 而不用牺牲 , 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 , 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 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 , 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 , 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
推荐阅读
- 茶道综述
- 犬的应激综合症的认识和分析
- 一例典型犬子宫脱出病例的解析
- 临沧茶文化介绍
- 茶文化之国外饮茶习俗
- 广西壮族的甜茶文化
- 茶叶如何让消费者不再“害怕”茶文化
- [百家争鸣]古今中国数字综合百科知识
- 宋人饮茶观
- 茶道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