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赋悟紫砂赤诚铸风流-鲍志强( 二 )


鲍志强学习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 通过一个阶段的陶刻学习后 , 已朦朦胧胧地感觉到紫砂是一门完整而又独特的陶瓷艺术 , 自己要在这方面有所造就 , 就得比别人吃哭多的苦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 当他看到自己的不少同伴都在学习紫砂成型工艺时 , 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 , 他就去学做壶 。 许多人 , 包括父母在内 , 都为他这种举动叩吃惊 , 因为当时的紫砂成型工艺是最吃苦的“生活” , 有些人千方百计要离开 , 他却要去学 , 真是“不可思议” 。
一个成功的人 , 不管是政治界的、文化界的、艺术界的 , 在他们成功的背后 , 必定有他们各自的与众不同之处 。 成功的要素有各种各样 , 命运的、机遇的、社会背景的、以及个人的天赋才华和勤奋态度等 , 这些因素汇集到一个人身上 , 就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 鲍志强就是这样 , 他抓住了机遇 , 又开始去跟当时紫砂界最有名望的七大艺人之一的吴云根先生去学习制壶了 。
吴云根不但是有着深厚技艺功底的一代制壶高手 , 而且还是一位资深的、严格的紫砂陶艺教育家 , 他当年教育培养过的学生如今成为大师和名人的就有吕尧臣、汪寅仙、鲍志强以及吴震、储立之等人 。 鲍志强在吴先生的身边 , 受到了正规化的制壶技法基本功训练 。 学打泥片、打身筒 , 吴老师要求学生做到每一张泥片厚薄一致 , 打好三十张泥片 , 叠在一起 , 必须整体一样高低 。 壶身筒围好后 , 规定用木拍子打多少下就必须完成 。 当年这些枯燥的基础训练 , 成为鲍志强终身受益的技艺根底和财富 。
鲍志强的聪明和勤奋 , 使任淦庭看到了一位将来必定能出秀的人才 , 他收鲍志强为徒 , 正式成为入室弟子 。 在任先生的督导下 , 鲍志强学习古代书法的碑帖 , 临古代名画家的绘画 , 有元四家、四王以及任伯年等 。 这时的鲍志强已懂得临习古人经典 , 必须领悟古人的神韵 , 这也就是书画家常说的要“神似”而不是“形似” 。
他在诸多名师的关心之下 , 扎扎实实地掌握了书法、绘画和制壶、陶刻的各种技法 , 为日后的创作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 从此 , 他也成为紫砂工艺厂里一位引人注目的优秀青年 。
(三)
年轻人象春天的小树 , 在阳光雨露中悄悄地成长 。 有道是:岁月有情天天增 , 诗书苦后句句甜 。
鲍志强在勤奋学艺的时光里 , 不知不觉已长成为一个眉清目秀的英俊青年 。 这时 , 一位年轻漂亮的金枝玉叶、同厂的女青年胡红芳悄悄地看中了他 , 因为同在一个单位工作 , 用不着鸿雁传书 , 就在日常工作的互相关心和鼓励中 , 双方眉目传情 , 就敲定了终身 。
【一 天赋悟紫砂赤诚铸风流-鲍志强】 在那个年代 , 青年人结婚有年龄限制 , 男方要满廿八周岁 , 女方廿五周岁 , 但以后曾有一度放松了这条不近人性的规定 。 在男女双方家人的张罗下 , 1966年 , 这对新人便早早地步入了甜蜜的洞房 。 这也是当时厂里的一段佳话 。 自此 , 胡红芳成为鲍志强生活中的终身伴侣 , 事业和艺术上的贤内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