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种茶脱贫路

湖北日报讯(采访人员陈亦帆 通讯员胡天堂、吴滕钰)出英山县城沿东河往上游20公里 , 便可抵达杨柳湾镇锣响坳村的生态茶园 , 沿着观光步道走进一垄垄绿带 , 怡情怡神 。
9月7日 , 采访人员在茶园见到锣响坳村的茶农徐莲朋时 , 他正在景观亭歇脚 。 问到种茶 , 他便兴致盎然地谈起了自己“一波三折”的种茶路 。
锣响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 , 属半平畈、半山丘 。
“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有种茶的习惯 , 以前主要是田埂地头的零碎地 。 ”徐莲朋说 , 自家很早就把庄稼地腾出来种了3亩多茶 。 “靠着苦干 , 每年茶叶可以卖个几千块钱 , 加上儿子在外打零工 , 家里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 ”
2013年 , 妻子糖尿病引起并发症多次住院 , 徐莲朋常年陪同照看无暇他顾 。 徐莲朋说 , “那几年茶叶也卖不上价 , 茶叶地也渐渐撂荒了 。 ”
2015年徐莲朋家被村里识别为贫困户 , 享受“先住院、后付费”和慢性病补贴等多项政策 , 家里的经济压力有所减轻 。
“工作队鼓励我们种茶 , 说协调大公司统一收购”因为年龄较大 , 又要照顾妻子 , 徐莲朋不能外出务工 。 徐莲朋说 , “不得不把以前的茶叶地规整了一下 , 担心卖不上价 , 没有大面积扩种 。 ”
“不仅是徐莲朋家 , 村里的茶叶地基本都是杂草丛生、几近荒废 。 ”锣响坳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胡兴华说 , 2017年之前 , 村里只有一些小的茶叶加工坊 , 鲜茶收购能力有限 , 生产的茶叶品质一般 , 村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量优质鲜茶上不了“正席” , 卖不上好价钱 。 甚至“为他人作嫁衣裳” , 被外地茶商低价收走后 , 制成干茶贴牌销售 。

“一波三折”的种茶脱贫路

文章插图

2017年5月以来 , 工作队开始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 。 并筹措资金 , 新修、硬化道路 , 还引进一家大型茶业公司 , 购置100多台茶叶加工机械 , 把生产线建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
“有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 前年还买了割茶的机器”徐莲朋家的茶叶种植规模逐年增加 , 今年已达到30亩 。
今年6月 , 英山县遭遇罕见的强降雨 , 村前河堤两处决口 , 虽然及时抢修 , 使200多亩茶园免遭水毁 。 但徐莲朋家的茶园经雨水长期浸泡 , 部分茶树依旧坏死 。
【“一波三折”的种茶脱贫路】“今年茶叶价格比往年高 , 收入总体影响不大”虽然遭受自然灾害 , 但徐莲朋信心满满 , “入秋后不仅要抓紧补种 , 还准备再增加几亩地 , 引进新品种 。 ”
来源:湖北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