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发生后多地很快进入战时状态,但是只是暂停了城市运作,却没有利用城市资源和转化潜力,这种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 而真实的信息战里,是全视野里的信息整合与处理 。 所以以军队牵头,也是锻炼,也是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 。
2.培养预备役医务人员
中国的现状,医务人员已经是个非常专业的行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是军区医院往往多数都是服务与老百姓,而且人力资源使用上趋于饱和状态 。 仅仅数千的全国调动能力无法承受大的灾难和大型战争 。
但是如果把病毒感染的治疗和护理不断标准化,写入课本,让一部分人随时可以动员成医护兵不是很好么 。 而这方面没有比真的战士更好调动的了,所以比如武警部队,紧急状态随时能调动数十万 。 那么每周两节课培训医护知识能动手能力就是很好的模式 。 正好这类大灾难面前,社会是相当安定的,武警部队最空闲 。 这也是武警含义的延伸,从防止人类暴力,延伸到防止病毒暴力 。
3.关于看病交叉感染 。
首先在排队的时候,在医院外自动取号 。 取号机通过手机短信验证、面部识别、红外体温测量获得排队号 。 这时可以找个地方等一下,到了还有15个人的时候再去医院 。 医院内待诊病人也应该限流,没到15个号以内禁止进入 。 待症病人进入后单个家庭的座位距离应该相隔一米五至两米 。
在等待期间,可以提前填好电子问卷调查单,并附上填写案例和解释给用户看 。 方便医生提前掌握全面的信息和电脑辅助分析,从而提高看病效率 。
医生接诊可以像银行那样隔着玻璃与病人对话,再搭配双显示器,方便用图形和动画更形象的沟通 。 然后医生进一步将病情记录档案进行完善 。
仪器检查前一般也是要排队的,排队的时候会收到官方的视频,教病人进去后需要执行的步骤,以便于病人检查时的效率提高,和学会不必要的接触来减少交叉感染 。
增加结果判定和引导功能的部门,检查结果不再给原检查医生,云端的医生会根据综合数据结果进行判定,对病症给出定性并指出治疗方案,引导病人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 。
4.关于床位不足,临时建医院又有较长时间代价,放任疑似病人不管也有扩散风险和拉高死亡率 。 我们能不能在建临时医院期间建立战地医院呢?并且依托我们的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 。
比如说沿着偏远郊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帐篷战地医院 。 一方面有着平整的地面基础,良好的通风状况,使得建设战地医院的难度下降和降低病毒浓度都有着天然帮助 。
高速路战地医院还对重症病人的转移和物资的输送提供方便 。 其容纳数量也是惊人的,按照十米一个帐篷的话,仅仅1百公里就能容纳1万个帐篷,而百公里对高速路来说算小意思 。
利用云监控,对每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家人可以远程观察亲人的情况 。 轻症患者可以利用自动机器人完成很多生活补给 。 自动通风、自动消毒、网络互动,随时完成三方对接,这些都是现有技术能快速满足的 。 (三方对接指在5G技术下完成医生、病人和家属的实时的视频会诊)
摧毁病人的不光是病魔缠身,对意志打击也是重要一点,这与安慰剂效应正好相反 。 见到临床的人病发抢救一去不回,这种绝望的无助是难以想象的,很容易引起排队思维,下个会不会轮到自己,继而心里从恐惧逐渐走向放弃 。 病人需要的是娱乐节目和不断的好消息,隔绝负面影响,刺激情绪优势 。
5.病毒核酸试剂盒 。
我认为这是对传染性疾病降维打击的核武器,是最关键的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