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创意: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花卉产业蓬勃发

文章插图
2020年8月, 占地面积317亩, 总投资超过2.2亿元的超大型智能花卉种苗基地项目——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试运行 。 它位于崇明中部的港沿镇, 以科技为引领, 是打造智慧农业向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 。 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即将开幕之际, 经过精心培育的150个品种、30万盆花卉也陆续进入盛花期 。
花卉种植历史悠久
崇明港沿镇有着悠久的花卉苗木种植历史, 面积达6000余亩 。 1958年成立合兴园艺场, 拥有光明集团港沿花卉基地、春雷花卉合作社、超仁花卉合作社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市场主体 。
截止2012年, 因产业结构调整, 花卉面积不断下降, 为重振花卉产业, 港沿镇聘请了花卉专家引入一批新种球, 改良了种植方法, 剑兰、百合、芍药等鲜切花生产走上了稳中有进的专业化经营之路 。
2017年崇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2+2+1”绿色农业发展战略, 目标是在发挥港沿镇原有花卉苗木优势的基础上, 打造上海崇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聚集区 。 2019年崇明区农委通过实施引培国内外花卉龙头企业, 鼓励花卉种源研发、新品种引进等项目, 推出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为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推动崇明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智慧生态花卉园就在绿色生态、高效节约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础上, 推广“生态+”模式, 推动花卉产业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 。
推动产业升级 提高花卉“潜质”
为了更好迎接花博会到来, 港沿镇淘汰区域内低效种植模式, 引进智慧花卉项目, 通过打造育苗核心区、露地花卉观赏区、品种展示区、研发办公区, 建设集花卉育苗生产、销售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 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增值和服务 。
镇方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设施也进行了优化完善, 共治理村内16条生态河道, 同时在岸边种植樱花、无患子等树木, 增加绣球花、石竹花等小灌木和地被, 实现生态河道视觉提升 。 结合“迎花博 治五棚”等工作, 对城镇内的环境进行大整治, 重点整治违法建筑和违规经营, 着重宣传引导, 开展最美庭院创建, 通过以奖代补实现庭院环境整洁, 镇内容貌焕然一新 。
港沿镇利用特色花卉资源, 重点打造智慧花卉生态园区域, 系统实施道路修整、泯沟疏浚、环卫设施、绿篱隔断和绿化景观等配套建设, 引导农户用农村常见的缸盆砖瓦装点生活,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用绣球花装饰庭院, 保留乡村味道, 海岛特色, 打造绣球花主题的“锦绣花宅” 。
打响“上海花卉品牌” 持续注入乡村动能
此次花博会召开之际, 港沿镇紧抓契机,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 聚焦“种源、生态、科技”, 创建“三园区”、“三中心”, 建设高品质、引领性、国际化的“上海花港”, 鼓励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 打响“上海花卉”品牌, 推动花卉产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通过区生态农业科创中心产业资源集聚优势, 开展花卉种质资源研发与成果转化运用, 打造花卉产业科创引领智库;建设上海崇明花卉交流中心, 形成花卉产业集成展示、市场销售、行业发展、科普体验为一体的综合交流服务平台;立足花卉产业发展, 聚焦人才引进、项目用地、宣传营销、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 建立专项扶持机制;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做强做精特色新优品种, 打响上海花卉品牌 。
推荐阅读
- 美化花卉:“2021’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
- 花卉现状:“莱太花卉”明年蝶变城市文化客厅
- 花卉免税:新源县大棚花卉圆了农民增收致富梦
- 贵宾花卉:以花为媒花艺惠民 苏州园林花卉艺术
- 南京花卉:南京八卦洲举办公益活动促进花卉产
- 花卉布景: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开园
- 新疆花卉:新疆团携50多个花卉品种亮相花博会
- 花卉赚钱:庭院种植花卉收入高
- 青海花卉:“三江之花 大美青海”亮相第十届中
- 天津花卉:100余种津产花卉亮相花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