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饼病的发生与防治

    茶饼病是茶叶上一种严重的芽叶病害 。 在世界上一些主要产茶国家 , 曾因它的发生 , 给茶叶生产带来灾害性的损失 。 在我省山区和海拔较高的茶园发生比较严重 。 此病为害茶树新梢、新叶 , 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 带病斑芽、叶制成的茶易碎 , 成茶味苦 。
    此病仅在茶树嫩叶和新梢上发生 , 病斑多分布于叶尖和叶缘 。 在叶面先产生淡黄色水渍状小斑 , 以后逐渐扩大 , 颜色变深 , 成淡黄褐色圆斑 , 病斑正面慢慢凹陷 , 背面逐渐隆起 , 呈馒头状突起 , 并在其上面生出白色或淡红色粉状物 。 最后粉末消失 , 隆起部分萎缩成为淡褐色枯斑 。 发病严重时 , 多个病斑互相融合 , 使叶片肿胀、皱缩、卷曲成畸形 。 嫩梢被害时 , 引起嫩茎扭曲或折断 , 并引致新梢枯死 。
【茶饼病的发生与防治】    茶饼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 在病斑突起部分的白粉 , 就是病原菌的担子和担子孢子 。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组织中越冬和越夏 。 次年春、秋季节当平均气温在15-20℃ ,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 , 即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 , 担子孢子被风雨吹送到嫩梢上 , 遇水发芽侵入叶片组织 , 发展形成菌丝 , 并在其中生长 , 后期突破叶片下表皮 , 长出白粉状的子实层 , 成熟的担孢子再次侵入蔓延 。 带病的苗木可作远距离传播 。 但枯死的病组织不起传病作用 。
    茶饼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 。 其发病受三个因素制约 , 当遇到较低温(16-18℃) , 高湿(相对湿度在85%以上) , 短日照时有利发病 , 引起流行 。 其担孢子受阳光直射半小时即丧失活力 。 所以 , 此病一般发生于高山茶园、郁蔽度大的茶园和阴凉多雨的季节 。
    对付茶饼病首先要加强茶园管理 , 勤除草 , 使茶园通风透光;要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 防止单施氮肥使枝叶柔嫩而增加发病程度 。 密植茶园 , 一定要施足基肥 , 以增强树势 , 提高抗病能力 , 要坚持勤采收 , 不要留叶太多 , 甚至可以不留叶 。 其次 , 可采用消除病原越夏场所的办法 。 夏季在加强茶园管理的基础上 , 减少荫蔽程度 , 利用阳光消除茶饼病病原菌越夏场所 , 使之无法渡夏 。 第三 , 在本病发生严重的地区 , 冬春修剪应在15-20天内全园修剪完毕 , 以控制次年春季茶饼病的发生 。 第四 , 化学药剂防治 , 目前有效的药剂不多 , 其中以十三吗啉和比锈灵较为有效 。 发病区在采摘期间如遇此病流行 , 可用75%十三吗啉乳剂1000-2000倍液或50%比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于发病早期喷施 , 如无上述药物 , 则可用0.2%硫酸铜或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 隔10-13天后 , 需再喷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