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茶到底是不是白茶?
白茶 , 云南白茶 , 自从前段时间茶业复兴举办了云南白茶沙龙后这两个词就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 。 作为一个茶学学生 , 白茶部分永远是教材里除黄茶外最薄的部分(对不起了黄茶) 。 每次提到其工艺 , 八个字不炒不揉 , 萎凋后干燥就草草结束 , 或许是因为太简单 , 所以白茶存在感一直很低 。
但白茶很努力 , 它不甘落后 , 它瞄准了当时市面上最炙手可热的奋起直追 。 于是 , 2000年开始 , 饼形的白茶出现 。 2007年 , 当低潮时期白茶继续发力 , 借着类似“越陈越香”的审美体系打出“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广告语乘势而上 , 颇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 , 前浪XXXXX的感觉 。 (注意 , 这里并不是说原来不存在老白茶 , 而是说老白茶这一波营销是借越陈越香之势而起) 。
曾经的小透明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 , 云南茶企也想跟上这一波涨势 , 纷纷开始试制大叶种白茶或是古树白茶 。 但业界似乎对此颇有微词:云南白茶不是白茶、大叶种不适宜制作白茶云云 。
政和高山牡丹
我们认为 , 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虽然都是白茶 , 但二者的竞争并不是零和游戏 , 两者的产品逻辑不尽相同 。 福鼎白茶都有明确的等级体系 , 而云南白茶除了景谷大白茶外其余基本仍是生茶的鲜叶采摘标准 , 能采多老采多老 。 福鼎白茶所使用的茶树品种是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的 。 但云南茶的特色就在茶树品种上 , 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
人们被云南白茶滋味震撼 , 但又缺少一个标准去界定 , 目前仍是一个松散无标准的状态 。
云南茶企对白茶定位——越简单 , 越自然
云南不是没有白茶 , 《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 ”中的“散收无采造法”推测就是自然干燥茶叶的方法 。 1939年9月 , 佛海茶厂试制的第一批茶叶就有白茶的身影 。 1943年 , 佛海茶厂生产高档白茶318市斤 。
云南茶正在复兴 , 而白茶以其适口性走进更加广阔的大众市场 。 你会发现朋友圈中的茶农纷纷出现晒白茶的图片 , 茶企也都卖起了白茶 。 我们走访了雄达茶城数家门店 , 70%以上茶店有在卖白茶 。 但这里的「白茶」概念十分宽泛 , 可以是景谷大白茶芽头做的“白色”茶叶(实际上是绿茶) , 也可以是景谷的月光白 , 还可以是一些较出名的产区鲜叶日光萎凋制作而成的白茶 。 (为了方便起见 , 这里姑且称为日光白吧)
云南白茶
可见「云南白茶」处于多么混乱的语境中 。 当语境不同 , 争吵便没有意义 。 我们试图梳理一些关于云南白茶的疑问 , 至少让这个概念清晰一些 。 至于你选择哪个角度 , 哪个语境说云南白茶 , 就要看自己了 。
【云南白茶到底是不是白茶?】讲清楚 , 你说的到底是哪种白茶
一开始 , 提到白茶 , 人们想到的是景谷大白茶 , 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 。 大白茶种植历史据传说有160多年 , 清道光20年(1840年) , 陈家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 , 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 , 出苗后发现一株芽叶黄色的茶苗 , 就把它移到家边园地里 , 这株奇特的茶苗就是现在的景谷大白茶 。 1981年 , 大白茶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 , 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
景谷大白茶的传说显然和真实古茶树树龄不符 , 景谷目前现存可考证的古树茶有的已有400多岁了 。 边疆的茶故事 , 因为没有人记录 , 便成了自相矛盾的传说 。
在白茶并不兴盛的时候 , 作为高产品种的景谷大白茶要么被抽取出单芽制成晒青毛茶售卖 , 要么制成金毫饱满的红茶 , 虽然一直有制作白茶的工艺 , 一种是直接晒干 , 一种直接烘干 , 但因为销售无门 , 几乎没有人做白茶 。 人们知道景谷大白茶 , 多是因为大白茶这个绿茶 。 在《云南传统食品大全》一书中介绍了大白茶并把大白茶划入绿茶 , 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制作方法:采下鲜叶后 , 即用手工杀青 , 然后摊晾、揉捻 , 揉捻一道后 , 经充分解块 , 均匀地摊在竹篾芭上 , 暴晒半小时左右 , 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 , 然后抖散、晒干 , 便成成品茶 。 ....现在的大白茶 , 已经改用烘青的制作方法 。
推荐阅读
- 用云南大叶种制作的白茶有什么特点?
- 秧塔大白茶有什么制作工艺?
- 秧塔大白茶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发展历史?
- 景谷白茶
- 干货分享:云南白茶月光白,也称“月光白茶”,又名“月光美人”
- 月光白茶的那些事儿!
- 云南白茶是个什么概念?
- 二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一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云南古树白茶有什么品质特征,喝了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