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司马别 南北朝:何逊,所属类型:离别,写景,思念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
鉴赏 韦司马,即韦爱 。公元501年(齐东昏侯永元三年)春正月,萧衍为征东将军,从襄阳兴师讨伐东昏侯,留弟冠军将军萧伟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州府事,以壮武将军韦爱为其司马,带襄阳令 。时齐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爱沉敏有谋,率众千余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 。公元502年(梁天监元年),进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行至**,道病卒(见《梁书·韦爱传》) 。此诗当作于公元501年韦爱为雍州司马时 。
张玉谷说:“此送别后还家写意之诗,非送别时作也 。”(《古诗赏析》)全诗三十句,可分为五个段落,每段六句 。第一段写江边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第二段写韦爱乘舟离去,作者登楼远望时的心情 。第三段写送归路上的感受 。第四段写到家所见情景 。第五段写辗转思念、夜不成寐的苦况 。可谓层次分明,结构谨严 。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顶真格” 。所谓“顶真格”,就是以上句的末几字(词语或句子)做下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读来抑扬顿挫,缠绵不绝 。亦称“联珠格” 。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乎句句“联珠”的,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宋元时更流行为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如《中原音韵》载《越调·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一种是段与段之间“联珠”的,这首诗就是这样 。全诗五段,每段最后几字与下段最前几字相同或稍有变化,如第二段结尾“汹汹浪隐舟”与第三段开头“隐舟邈已远”,第四段结尾“竹里见萤飞”与第五段“萤飞飞不息”,首尾两字完全相同;而第一段结尾“萧萧行帆举”与第二段开头“举帆越中流”,第三段结尾“知予衔泪返”与第四段开头“衔泪心依依”,首尾两三字则错综变化 。运用“顶真格”,将全诗很自然地分为五个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换韵,平仄韵相间,又每段首句入韵 。这样,从形式上看,非常整齐谨严,从声律上讲,读来反复顿挫,蝉联不断,大有缠绵悱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恰切地反映了主人公依恋难舍、思念不已的感情 。所以沈德潜说:“每于顿挫处,蝉联而下,一往情深 。”(《古诗源》卷十三)
推荐阅读
- 满江红·代北燕南原文、作者
- 和萧秀才歌风台原文、作者
- 题萧贯竹原文、作者
- 摸鱼子鸥原文、作者
- 江南稻 至元六年四月上海姚胜一等作閧原文、作者
- 人生在世须尽欢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意思 原文及译文
- 赠汪伦原文、作者
- 次韵康子山舍人二首其一原文、作者
- 梦游仙赋附诗其二原文、作者
- 题琵琶亭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