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 央视3·15晚会一篇关于鱼肝油产品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 该报道指出 , 鱼肝油是药品 , 但很多厂家却将鱼肝油冠以各种糖果的名义加工成婴幼儿食品来销售 , 并用鱼油或者水产品加工的企业标准偷梁换柱 。 还有一些生产者称 , 自己生产的产品含量已经超标 , 超过国家规定儿童正常摄入量的标准 。 央视最后得出结论:正常和健康的孩子 , 在他们成长过程当中是不需要补充鱼肝油的 , 即便需要 , 补充的剂量或者补充时间都需要听从专家和医生的建议 。
看过该报道后 , 很多人都很着急 , 尤其那些正在给宝宝吃鱼肝油制剂的家长 , 决定赶快给孩子停补鱼肝油 。 那么 , 婴幼儿真的不需要吃鱼肝油?鱼油和鱼肝油又有什么区别?
鱼油和鱼肝油分别是什么?
鱼油是指鱼的脂肪 , 这类脂肪往往含丰富的OMEGA-3系脂肪酸(DHA和EPA) 。 DHA有益于宝宝视网膜和大脑的发育 , 并可调节身体免疫功能 , 所以吃鱼油主要是为了补充DHA 。 WHO建议孕妇每天DHA和EPA的总摄入量为300毫克 , 其中DHA至少200毫克 , 鱼类、海鲜、蛋黄、藻类食物中含有DHA , 其他食物中则几乎不含DHA , 因此 , 孕妇膳食中应该保证一定量的鱼类、海鲜、蛋黄和海藻等 。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食物摄入不足 , 吃一些含DHA的鱼油、海藻油补充剂也是必要的 。 但对于宝宝来说 , 母乳、配方粉、婴儿米粉往往都含有丰富的DHA , 正常进食完全能够满足需要 。 一般2岁前无需额外补充 。 2岁之后如果宝宝的食物中DHA不能保证 , 就可以考虑服用DHA补充剂 , 相比鱼类来源的DHA , 藻类来源更值得推荐 , 这是因为藻类处于食物链低端 , 往往受污染更少 , 也不易导致过敏 。
而我们常说的鱼肝油 , 一般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 , 因为这两种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的 , 所以一般就会加入鱼肝油或精炼食用植物油来溶解 , 并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 也就是说鱼肝油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A 。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 , 缺乏时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 导致骨骼不能正常的钙化 , 易引起骨骼变软和弯曲变形 , 行走时两腿弯曲 , 被称作佝偻病 。 维生素D既可来源于膳食 , 又可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 婴儿的主要食物是母乳 , 但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 , 在北方寒冷的冬春季节或南方的梅雨季节 , 婴儿户外活动少 , 接触阳光不足 , 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 。 调查也显示 , 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一直较高 。
正是因为维生素D对宝宝如此重要 , 且很容易缺乏 , 很多权威指南和专家建议宝宝出生后不久都应服用维生素D补剂 。
比如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 正常母乳喂养婴儿应每日喂以维生素D400IU~800IU(南方400IU~600IU , 北方600IU~800IU) , 早产儿也要加至每日600IU到800IU 。 而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 应首选使用适合0月龄~6月龄婴儿的婴儿配方奶粉 , 因为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GB10766—97)中规定这种奶粉中每百克应添加200IU~400IU的维生素D 。 配方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 , 则应该通过计算 , 看看每天通过配方粉摄入的维生素D能否达到推荐量 , 不足推荐量的部分应该通过补充剂来补足 。
美国儿科学会(AAP)也建议母乳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 , 称虽然这种维生素主要是皮肤经阳光照射自动合成 , 但婴幼儿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 在阳光下应涂抹防晒霜 , 以避免阳光照射带来的皮肤癌风险 。 当然 , 家长还是应该带着宝宝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 在树荫下接受阳光反射是完全可以的 。 皮肤经照射合成维生素D不够稳定 , 且需要减少直射 , 保险起见 , 还是应该适当服用补充剂 。 目前 ,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婴幼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应保证每日至少摄入400IU维生素D , 除非通过配方奶就能够达到这一推荐量 , 否则都需要额外补充 。
推荐阅读
- 婴儿天生都是科学家?
- 只养在家里的猫不需要打疫苗吗?
- 婴儿为什么反复吐奶?
- 首个“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婴儿是怎么回事?
- 像婴儿一样睡的香甜?
- 夜间开灯会导致婴儿性早熟吗?
- 怎样避免婴儿突然死亡综合症?
- 感冒发烧需要吃退烧药吗?
- 女性需不需要经期休假?
- 一次性尿布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