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辑】上课瞌睡的孩子是“坏”学生吗?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 《知道日报》特别推出了“六一特辑”系列问答策划 , 邀请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专家们 , 跟大家一起聊聊儿童节的话题 。
接下来几天还会有系列问答 。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向我们留言 , 把你们的想法和意见告诉我们 。
——————————————————————————————
上课打瞌睡通常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坏”学生的主要标准之一 。 这是真的吗?最近20年来的科学研究给这些“坏”学生“平反昭雪”了 。 问题不在学生本身 , 而在于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违背了青少年睡眠的生理规律 。

【睡眠和睡眠觉醒周期形成】
睡眠就如同是大脑的食粮 , 充足的睡眠才能维持大脑的正常运作 。 睡眠并非是人的意志所完全能控制的 , 比如 , 有时你想睡 , 却怎么都睡不着;睡意袭来 , 不想睡 , 最终却还是难免进入梦乡 。
原来 , 睡眠是由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控制的 。 研究发现 , 人在清醒的时候 , 脑内一种叫腺苷的物质会不断产生并集聚 , 达到一定浓度就促使人昏昏欲睡;在睡眠中 , 人又恰能分解这种物质 。
另一种跟睡眠昼夜节律有关的化学物质是褪黑素 。 胎儿和新生儿早期睡眠没有昼夜节律 。 出生后 , 白天眼睛接受光照刺激 , 激活丘脑视交叉上核发出信号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而维持觉醒状态;黑夜降临时 ,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使人产生睡意 , 到某个时间节点 , 达到一个高峰 , 催促你入睡 。 日夜不同光照刺激逐渐形成睡眠的昼夜节律 。
目前发现与觉醒有关的化学物质是皮质醇 , 在早晨某个时间出现分泌高峰 , 促使人从睡眠中觉醒 。
【儿童青少年期睡眠节律的变化】
4月龄时就建立起6~8小时的夜间睡眠 , 到6个月 , 可以延长到10~12小时 。 中间可能会醒来1到几次 , 到9个月通常还会至少醒来一次 。 24个月每天约需要12小时睡眠 , 包括白天1次或以上的小睡 。 4岁时夜间睡眠10-12小时 , 不再需要白天的小睡 。
整个童年期夜间睡眠在10个小时左右 , 在青春期显著下降 。 但研究证明这种下降并非生物学方面的原因 , 更多是由于社会因素的作用 。 当让孩子处于完全自然状态之下 , 比如消除时钟和灯光的影响 , 青少年通常夜间也能保持约9小时以上的睡眠 。 但是 , 青少年正直接受学校教育时期 , 却得不到这种自然的充足睡眠 。
【青少年睡眠需求和模式】
近20年来的研究已经明确青少年睡眠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 具体表现在:
【生理模式上】
1、青少年生理需要的夜间睡眠至少8.5至9.25小时 , 甚至更多(1980年) 。
2、认识到学生白天嗜睡增加正是普遍存在的夜间睡眠不足的表现 , 是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剥夺了他们部分应该享受的自然睡眠造成(1993年) 。
3、以褪黑素分泌高峰为标志 , 青少年夜间睡眠时相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后延 , 普遍在夜间11点 , 部分人甚至更晚 。 需要的睡眠时间却没有明显减少 , 这意味着他们入睡更晚 , 随之早晨更晚醒来 。 也就是说青少年在早晨“喜欢睡懒觉”是一种正常生理需求 , 任何要求这个年龄段孩子早晨早于8点半之前起床的作息时间安排都是违反这一生理规律的 。 (1998年) 。
【行为和心理模式上】
1、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睡眠不足情况 。 1998年美国一份调查显示 , 13岁时每天平均总睡眠时间为7小时42分钟 , 19岁则下降为7小时17分钟 。 只有15%的学生报告每天睡眠超过8.5小时 , 却有26%的学生报告每天睡眠在6.5小时以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