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 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 。 在中国古代 , 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 , 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 ,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周代规定家有90岁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 , “老人”的概念和标准已被明确 。 《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 , 指使;七十曰老 , 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 , 人到了60岁 , 就算老年人 , 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 , 应该交代家事 , 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 , 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时期如何养老?首先是关注老年人的饮食 。 《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 , 就应该给细粮吃;到了60岁 , 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 , 则要增加副食;到了80岁 , 要经常供奉珍馐美食 。 至于90岁的老人 , 因行动不便 , 饮食消费已没规律 , 可能随时要吃要喝 , 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 , 如果老人出游 , 最好是带着食物跟着他……在夏、商两代 , 朝廷还会在仲春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 , 周代实行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 。 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 , 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 , 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 , 此即“八十者 , 一子不从政;九十者 , 其家不从政”一说 。
上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做出的规定 , 先秦时期还提出了“国家养老”概念 。 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烈士家属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
先秦时期的“免费医疗”尤其“实惠” , 此即周代起实施的“养疾之政” 。 当时 , 在官府编制中专设“掌病”一职 , 负责给老人“问病” 。 据《管子·入国》所述 , 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 , 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 , 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人 , 每5 天问一次 。
对于患重病老人 , 掌病要及时向国君汇报 , 国君会安排出时间 , 亲自前去看望老人 。 但是 , 这项制度在后来名存实亡 , 成了老人的一种愿望 。
汉代出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 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 , 特别是对“家庭养老” , 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 ,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 , 在汉朝算重罪 。
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 , 汉律规定 , 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 。 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 , 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用在汉朝更贴切 。 因此 , 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 , 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 。 《汉旧仪》中所说的“未二十三为弱 , 过五十六为老” , 就是这个意思 。
56岁以上的人 , 可以享有相应的老人保障权益 , 如免除税赋 。 汉朝规定 , 13岁~56岁的成年男女 , 每年要缴120钱人头税 , 到了56岁 , 就可免缴这笔钱 。 对于90岁的老人 , 甚至连家属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
推荐阅读
- 被毒蛇咬伤,该如何解毒?
- 南海如何填海造岛?
- 洋桔梗如何种植:播种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提前两个月移植
- 宫寒怎么调理好的快 宫寒如何调养
- 每天对着电脑如何保护皮肤
-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养胃
- 阿胶的历史发展
- 如何禁毒防艾
- 养宠物会使孕妇流产吗?
- 蚂蚁如何合力搬运“巨型”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