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 , 眼见为实 , 耳听为虚 。 指的是一些信息只是听别人的转述往往会不真实 , 只有亲眼见到的事情 , 才是可靠的 。 但是细心的科学家们却发现 , 事实往往并不都是如此 。 擦亮眼睛 , 准备往下看吧 。
文章插图
孔子东游 , 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 。 ”
一儿以日初出远 , 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章插图
想必这篇《两小儿辩日》大家小时候都学过 ,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老师是怎么跟你们解释两种现象的吗?反正小明是一点儿也记不得了 。 不管记不记得 , 如果碰见小盆友问你 , 为什么日出太阳像脸盘一样大 , 而日中太阳像苹果一样小的时候 , 你可以“温柔”地告诉熊孩子:“这是错觉 。 ”
文章插图
一、看到的不是眼睛看到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 , 我们看东西依赖的感觉器官是我们的眼睛 。 通过眼睛接收到外部的光刺激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看到了眼前的东西 。
照相机的原理就是按照眼睛的成像机制设计出来的 , 经常有人说再高级的照相机也不能达到眼睛的水平 。 说的非常对 , 但是如果一个照相机做的和眼睛成像一模一样 , 估计你会把它砸掉 , 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眼睛并不是镜头那样的光学透镜 , 而是一团肉乎乎的东西 , 上面布满了空洞和血丝 , 投在视网膜上的图像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倒立着的图像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靠 , 这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 怎么变成了会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清晰画面呢?
因为我们还有大脑 。
早在公元11世纪 , 穆斯林物理学家 Ibn al-Haytham 就提出视觉是大脑产生的而非眼睛 。 确切地说 , 眼睛只负责成像 , 而眼睛接受的全部外界信息 , 只有10%是通过视神经到达大脑枕叶上的视觉中枢 , 进而被我们感知 。 别问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能100%加工这些信息 , 难道你想顶着一个比现在还大十倍的大脑袋吗?(学习:脑袋大会更聪敏吗?)
别小看只有10% , 就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 , 我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和想象力 , 便能在我们头脑中拼凑出完整、清晰甚至连贯运动的图像 。
文章插图
二、知觉特性
为了减轻认知的负担 , 我们的大脑在对外部信息进行精简加工的时候 , 往往遵循着以下的一些原则 。
对象性:将一些事物作为对象 , 另一些事物作为背景 。
文章插图
【眼见真的为实吗?】你眼中这个图是杯子还是两个人脸 , 取决于你将谁视为对象 , 谁视为背景 。
整体性:倾向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去感知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同的塑料透明程度不同?
- 不吃早餐的危害有什么
- 哪些行为容易伤肾
- 夏天要如何养生
- 液态金属真的存在?
- 虾衣花的资料:为爵床科、麒麟吐珠属多年生草本
- 你的好意,为何总被拒绝?
- 国茶道谈
- 茶道因何兴于大唐
- 食物为何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