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当冰毒,俄国警察为啥会闹乌龙?
刚过完年,一个大新闻就让国人心头一惊:3月6日,34名中国人去俄国,结果刚下飞机,就让警察给扣在谢列梅捷沃机场,说他们涉嫌带了两百多公斤的冰毒!这事闹大了 。
而到了7号,事情有了个啼笑皆非的结局:据《今日俄国》和新华社消息,俄国警方终于弄清楚这些所谓的“冰毒”其实是人家带过去、准备拿来做豆腐的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和氯化钙,完全合法,所以这些中国旅客全都无罪释放啦!
那问题来了,这个事件中,俄国警方究竟是神经过敏、没事找茬,还是情有可原?
或许,答案和当前的禁毒形势有关 。
缉毒工作,斗智斗勇
今天,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都是被法律严厉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现行,运毒、贩毒者往往会面临漫长的铁窗生涯甚至掉脑袋 。 同时,毒品的利润率相当的高:无论是传统的海洛因还是新型的合成毒品,都是论公斤买来原料,按克来出售产品的 。 两条加在一起,让缉毒变成了旷日持久的猫鼠游戏 。 毒贩子们要么武装贩运、对抗军警(就像墨西哥和巴西等地),要么就是挖空心思将毒品伪装后蒙混过关,许多脑洞大开的运毒方式因此而诞生 。
最简陋的伪装手段,是直接将少量毒品分别包装,以一个看似正常的外衣(比如说真空包装的茶叶或奶粉)作为掩护,混杂于行李或货物之中 。 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警察或海关缉私人员对这种小把戏早就非常熟悉,拿在手里捏一捏、摇一摇就会发现问题,拆包检查就完了 。
升级的版本,就是把毒品藏匿于根本不能“打开”的物品之中 。 比如,将原木、木方掏空,塞入毒品后再把洞口粘上;或者将毒品分成小包而塞进菠萝、香蕉、荔枝等水果之中,再设法封好,弯头看起来依然是完整的 。
随着警方对这种手法的警惕,毒贩还会利用其他更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我国广州海关在2009年截获过一批毒品,是将一两分厚的大理石地砖挖空,三明治式的夹了薄薄的一层毒品 。 虽然每块地砖都装不了多少,但最终清点下来,这几个集装箱的地砖中一共藏了一吨多的海洛因!

文章插图
另外,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曾查获过多起利用地毯、毛毯来走私毒品的案例 。 毒贩将毒品预先封装在很细的软质塑料管中,然后再让地毯工人按照正常的手法,将塑料管和羊毛线一起编织,这样做出来的地毯无论怎么摸、捏都很难发现异常,除非你将其拆开——而这种地毯通常都很昂贵,一旦拆坏了又没有发现毒品,缉毒人员往往会非常尴尬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对于这些挖空心思的夹带毒品方式,目前尚无通用的鉴别方式,只有依靠缉毒人员的经验与警惕性来发现了 。
当然,还有一种不能“打开”的东西,那就是人体,把小包装的毒品密封后吞入肚子或塞入人体腔道,运到地方后再取出来 。 这种方式如今也难逃缉毒人员的火眼金睛,只要让可疑人员做一个低剂量的X光检查就原形毕露了 。
再升级的版本,就是改变毒品的形态,让缉毒人员更加难以猜到 。 曾有毒贩将毒品溶解在汽油里,藏在货车备用油箱里企图闯过美-墨边界 。 而将毒品简单的化学处理后,它就可能溶解在水、食用油或其他看似无害的液体里——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何俄国方面会对中国旅客携带的“卤水”如此警惕了 。 不经过检验,谁也说不好里头到底有没有猫腻?
推荐阅读
- 享受节日美食,当心重病来袭?
- 梨花的花期:花期短,梨花相当好看
- 当前茶园管理抓什么
- 【春节】过年熬夜,哪些食物适合当夜宵?
- TA们说,爱情只是一场幻觉?
- 当我们说睡眠质量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 心灵鸡汤:解药还是毒药?
- 购物小票真的有毒吗?
- 男人打鼾为什么比女人多?
- 美国总统喝什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