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上海的章太炎与青帮大佬杜月笙还发生交集 。
章太炎的侄儿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人发生房屋纠纷,请章帮忙 。 章听说杜月笙在法租界只手遮天,便写了封信 。 不料杜不仅排难解纷,还专程登门拜访 。 临告辞时,杜月笙悄悄将2000银元的钱庄票压在茶杯底下 。 此事让章太炎很受感动,觉得杜有豪侠之风 。
此后杜月笙每月派人给章太炎送钱,两人从此交好 。 1931年,杜月笙家祠落成时,遍求当代名人的墨宝,首先就想到了章太炎,传闻开出了上万的天价润笔 。
有如此名气,肯这样捞钱,能不发达么?
梁启超:最重要的是投资
文章插图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遭到通缉,流亡海外 。 当时在海外华侨中,保皇党依旧有很大的实力,两人便以“保皇会”的名义,用股份制方式,向港澳地区、北美和大洋洲华侨出售股票募集资本,创办“广智书局”(位于上海外滩租界)和“新民丛报社” 。
梁启超没钱,但能写东西啊,他以提供文稿作为“技术股”,占了三分之一的股份 。
报纸畅销,报社的回报自然丰厚,在1902年到1903年间,梁启超分得“新民丛报社”红利上万银元,当时1银元的购买力,约合今人民币100元多一点 。 也就是说,梁启超随便干一年,就成了百万富翁 。
民国建立后,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半月刊《庸言》,当月他在家信中说,《庸言》第一号印了一万份,没多久就卖完了,还有续定数千,形势喜人 。 明年二三月间,销售额估计能达到2万份,要是真这样的话,“则家计粗足自给矣” 。 如果每期的实销都能达到2万份的话,“年余五六万金耳” 。 梁任公一年赚五六万,居然说“家计粗足自给”,这气魄估计让不少人羡慕妒忌恨 。
1918年底,梁启超退出政界赴欧游学,宣称以教育文化为业,走教育救国之路——此次游学,梁公基本是自费,换一般人肯定开销不起 。 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兼课,后应聘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月薪大约四五百银元 。
无论是当政府总长还是清华导师,梁任公的工资收入肯定是小意思,他的版税就不得了 。 民国初年,版税给的最高的地方,当然是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 。
尚在清朝末年,许多文化名人,如林纾、蔡元培、梁启超都与商务印书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梁启超在商务印书馆拿的版税虽然比不上林纾和蔡元培,但为数也不少 。
举一个例子:1922年10月,梁启超给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张元济写了封信,提到自己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版税照旧,为40%;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千字20元 。 张元济则回信说:“千字20元的事情,请别跟其他人说,要是大家都知道了,每个像您这样的高手都这么要,咱支付不起……”
梁启超颇有经济眼光,将不少钱拿来投资,譬如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东,也曾往北洋其他实业里投资 。 1928年他给女儿的信中透露:“有二万内外资本去营业 。 ”
也就是说,无论在政界、文化界,还是金融界,梁启超都游刃有余 。 不过梁公平时作风俭朴,除了喜欢发表政论,干点“通电全国”的事儿,个人倒是没多大开支 。 顺便提一句,清末民初发电报可是相当烧钱 。 对政府的行为有所不满,给全国有影响的几百家报纸都发一通电报的话,一次就得花掉上千银元——梁启超每年都要以个人名义干几次,足见其豪奢 。
无论梁启超收入有多高,但他的钱来得都很干净,所以他不喜章太炎晚年对权贵的态度 。 但若说梁启超是文人中“理财大师”,另外一个人肯定会冷笑几声——没错,此人就是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
推荐阅读
- 日据时期,台湾是怎样被日本统治的?
- 吉娃娃训练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间
- 乌龟的几大特点
- 地球步入新一轮“大灭绝时期”?
- 全国学籍系统如何导出学生的学籍信息
- 百香果怎样剪枝才高产,4个时期的不同修剪技巧
- 历代主要壶艺家名录
- 为何说,我们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 全民国家安全日手抄报怎么画
- 为什么记不住婴儿时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