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们如何挣钱?( 四 )


杨树浦的“莹园”毗邻吴淞江,属于短期投资,筑成仅一年多时间,就卖给了日本人 。
青岛的“天游园”原是德国在青岛设租界时建筑的提督署,当地称之为“提督楼” 。 此提督署后为官产,1924年康有为将其买下,改名“天游园”并加以扩建,用于夏日避暑 。
除了投资房产,康有为一年卖字也能赚不少钱 。 康夫子的字,即便在中国书法史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 他并不忌讳将此当作生意,明码实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 在上海、北京各大书店还放置“康南海先生书润告白”,中堂、楹联、条幅、横额、碑文等,有求必应无所不写 。 官僚军阀、富商地主趋之若鹜,据有关统计,此项收入,每月就能为康夫子进账1000银元 。
康有为超级会赚钱,但是开支也惊人 。 此公好美人,六房妻妾生了12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有2子4女) 。 家中女佣男仆就有40几个,加上管家账房、司机厨子、园丁保镖,以及负责守门的几个印度人,雇人的工资又去了好几百 。
另外,康夫子颇有任侠之风,家中常驻的门生弟子、新朋故友,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十余人,全都能享受到贵客般的款待 。 他也好收门徒,如画家徐悲鸿、刘海粟均是拜门弟子,得其相助不少 。
据有关学者统计,康家最热闹的时候,平均每四天就要吃掉一石大米,约160斤 。 仆役每天采购日用品得用汽车拉 。 他在上海期间,每年花费不下于1万2千银元 。
【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们如何挣钱?】(作者:吴安宁)


以上内容就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们如何挣钱?的内容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