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看了一部改编自经典超级英雄漫画的电影《蚁人》 , 虽然上映时没赶上 , 但是今天补看后 , 小编还是被震撼了 , 真佩服导演佩顿·里德!他是怎么让“蚁人”变小的?微观世界的拍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电影里都用了哪些特效技术才能做到如此逼真?这都太让小编好奇了 , 如果你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那就跟着小编一同来看个究竟吧!
【“蚁人”的微观世界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导演理念 , 只有你想不到
《蚁人》要为这个时代的观众们打造一个出色的微观世界 。 导演佩顿·里德在采访中透露:影片的理念就是要让微缩世界显得与我们眼前的世界迥异 , 但又不失真实感 。 据以往的经验而言 , 会发现变小时是部冒险片 , 而变大时就成了灾难片 。 导演佩顿·里德使用了微距摄影和微距摄像技术 , 加上动作捕捉技术、微缩模型拍摄的技术以及CGI等特效 , 成功地把观众们带入一个本来熟悉却又陌生的微观世界 。 比起爆炸、飞行和战斗场面 , 电影中这些部分更加令人惊艳 , 尤其是斯科特·朗首次缩小后的一系列镜头 , 使人印象深刻 。
文章插图
从“蚁人”的角度来看 , 这个世界充满了大量惊人的细节 , 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平时难以看到的 。 这种细节的需求最终推动了“蚁人”眼中宏观场景的创建工作 。 通过一系列技术上的努力 , 影片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 。 对于《蚁人》来说 , 影片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当“蚁人”缩小到最小时 , 如何处理立体效果?
导演佩顿·里德解释道 , 我们用了很多技术来创造缩小的效果 , 有很多运动影像微距摄影 , 固定影像微距摄影 , 还有动作捕捉 , 我们会让保罗·路德还有替身演员穿上特制服装 , 用数码技术录影 。 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全景拍摄场景 , 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微缩场景 , 我们会用一些特殊的镜头来拍摄 , 然后会在后期重制它们 , 因为你想要把所有的质地都还原 , 这样才能感觉真实 。
微距摄影 , 吓跑小编!
文章插图
影片《蚁人》的许多场景都是采用微距拍摄完成的 。 微距摄影是指物距在十几厘米以内的近距离对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进行拍摄的过程 。 它的像与物的放大倍率m通常定义在0.1~1之间 , 有些文献甚至将其扩展至10 。 放大倍率又称复制比 , 是影像大小(指胶片上或影像传感器上的影像大小)与被摄物体的实际大小的比例 。 微距摄影形同用放大镜看东西 , 一些小型的物体会让你看清楚 , 一些看不清楚的细节突然会出现 , 并且它都可以记录下来 , 所以它的首要应用体现在科学技术上 。 通过照片或者影像观察分析细小物体的清晰全貌 ,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学、考古、生理解剖、纺织等各个方面 。 它能够把人类肉眼所不能看见或者不常见的场景拍摄下来 , 供科研人员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
动作捕捉 , 拍摄时太搞笑了
文章插图
运动捕捉 , 就是通过捕捉表演者的动作甚至表情 , 用这些动作或者表情数据直接驱动动画 , 虚拟对象模型 , 制作出形象逼真的动画 。
动作捕捉技术 , 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 采用测量、跟踪、计算等方法把演员身上、脸上关键点的动作捕捉下来 , 然后融合到已经建好的电脑三维模型之中 , 让电脑三维模型做出和演员类似的动作 。 比如 , 在一个演员的手部、腿部、脸部等关键部位贴上闪光球 , 让演员做和老虎搏斗的动作 , 同时用专门的仪器捕捉到那些闪光球的运动轨迹 , 然后把这些运动轨迹赋予电脑中已经生成的“演员和虎搏斗”的相同部位 。 这样 , 电脑中的“演员和虎搏斗”也可以做出和现实中演员一模一样的动作 。 《蚁人》的主演保罗·路德在采访中坦言这是他第一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拍摄 。 他说 , 在绿屏前 , 假装是在喂蚂蚁或者骑着蚂蚁 , 或者是躲开什么人的脚 , 你就是要假装 , 还好你知道非常善于制作这类特效的人将在后期进行加工 , 所以会觉得有点兴奋 , “嘿 , 我在这儿正喂蚂蚁或者骑着蚂蚁呢” , 而我将会在几个月之后看到这场景究竟是什么样子 。
推荐阅读
- 除了家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 | 家的意义是什么?
- 倘若碰到狗要“咬你”,用这6个方法,学好就不害怕了
-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真的吗?
- 你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吗?
- “月光族”的钱都去哪了?
- 世界上第一个不是人的“人”
- 春节快递服务“不打烊”,数百万快递员咋过年?
- 春茶管理“十早”技术
- “一心多用”能增加大脑工作效率吗?
- 各支付机构被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还要查“挖矿”,如果这样会对区块链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