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宋代:魏野,所属类型:边塞,写景,愁绪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呢?那就是独自登上这边的层楼 。
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大雁飞向南,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
塞上的号角声,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被冰封住再不能东流 。
你作清贫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
注释
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 。
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 。
牵愁:牵动愁绪 。
边城:边境附近城镇 。
北来:从北面飞来 。
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 。咽:低咽 。
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
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 。
贫官:清贫的官宦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张贲是诗人的同乡抑或朋友,均不详 。不过,诗既呈献给他,显然关系亲密 。原州,北末时辖境相当今甘肃镇原及宁夏固原东部地,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诗人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隐居在陕州城东郊 。他何时、何因跑到原州这个边城作客,情况不详 。
赏析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抒写羁旅客愁 。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 。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 。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 。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 。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 。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 。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 。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 。借助逼真的画面予以展现 。这就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式的开头风格 。
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 。“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 。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南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 。诗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却不得不滞留两北边陲一望着那越飞越远的雁儿,令作者伤感 。“地寒西去更无州”,虽说现在还是秋天,然而边地冬季来临甚早,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了 。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 。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无依无靠的蓬草,被寒风一吹,就流落到了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了,作者不由得悲从中来 。
推荐阅读
-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十二元夕观灯呈张君侯原文、作者
-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原文、作者
- 古代渝州城是现在哪个城市 古代渝州城的介绍
- 杭州城市标志 的意义是什么
- 灯夕寄呈张学士原文、作者
-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原文、作者
- 秋日登润州城楼原文、作者
- 知道怀仁一中和朔州城区一中的老师请进
- 后弦的 苏州城外的微笑的歌曲链接是什么?
- 梅州城区或市郊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梅州城区或市郊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