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初仅是个穷地区,为何能后来居上反超六国


秦国最初仅是个穷地区,为何能后来居上反超六国

文章插图
(图)春秋列国地图
春秋战国 , 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 其中许多故事 , 都能为今天提供参考 。
有这样一个国家 , 套用今天的话说:它发迹于老少边穷地区 , 建国初期人口少、底子薄 , 资源贫瘠 , 政治文化落后 , 人民素质普遍较低 , 还常受外族侵略 。
这 , 就是当时处于西北边陲的秦国 。 然而 , 在其后短短一百年间 , 秦国通过变法图强 , 迅速超越中原各国 , 一跃成为政治、军事、经济强国 , 令人们震惊和赞叹!它依次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 成为天下一统的新霸主 。
这是一种什么速度?秦国速度 。
要知道 , 从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 221年) , 只用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 ——相对于周王朝八百年历史、齐晋等国三四百年历史的老资格来说 , 秦国只是一个年轻小伙子 。
但事实就是如此 , 它华丽丽地崛起了 。
这“秦国奇迹”的奥妙究竟在哪里?
秦国最初仅是个穷地区,为何能后来居上反超六国

文章插图
(图)经过商鞅变法 ,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何它能后来居上?
秦 , 是后世谈不尽的话题 。 无论是在历代的史书文字里 , 或是考古挖掘的实物场景中 , 我们都能得到这样的印证:秦军战斗力极强 , 它的军队纪律严明 , 士兵骁勇善战 , 所向披靡 。
当时的人们就评价秦国“秦 , 虎狼也” 。 在《战国策》中 , 有这样震撼的描述:崤山以东的六国的士兵 , 参战时都全副武装 , 穿着铠甲、戴着帽胄 。 但是 , 秦国士兵比六国士兵都更勇猛 , 他们通通赤膊上阵 , 不做任何保护措施 , 他们横冲直撞 , 杀红了眼 , 左手拎着血淋淋的人头 , 右手夹着生擒而来的俘虏 , 还在不停地追杀敌军(“山东之卒 , 被甲冒胄以会战 , 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 , 左挈人头 , 右挟生虏”)——秦军的骁勇善战 , 为世人所公认 。
后世人们往往把秦国的强大归因于某些具体因素 , 比如:使用了远距离射杀武器“弩”、青铜剑的制造技术好、马匹精良等 。 诚然 , 这些因素能够决定单场战斗的胜负 , 但秦军逢战必胜 , 所向披靡 , 其原因仅仅只在军事吗?
军事 , 只是表象 , 是政治的延伸 。
而政治 , 亦只是另一个表象 。
这背后 , 实质上是制度的变革 。
秦国最初仅是个穷地区,为何能后来居上反超六国

文章插图
(图)《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 又称《国策》 , 图为《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 , 谁能打 , 谁就是大佬 。
秦国一直都在做小弟 , 守着自己那点可怜的土地 , 龟缩在西北角 。
所谓“向东不能出崤函 , 争南不能及巴蜀”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秦国的形势很不乐观 , 如果我们沿着北、东、南三个方向画一个半圆 , 就会发现 , 在秦国的周边 , 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C形包围圈” , 将这个国家严严实实封锁起来 。
魏国、赵国、楚国 , 周边很多国家都在挑衅它 , 制造各种事端 。 面对各种挑衅 , 秦国就是硬不起来 , 幸运的是 , 秦国老百姓都能理解领导人的苦衷 , 他们说:“我们秦王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 ”
问题是 , 这盘棋下了好几代人 , 从爷爷辈到孙子辈 , 似乎车马炮还憋在老巢里不得出来 。
“不改革 , 就没有出路 , 不改革 , 国家就不能发展!”站在函谷关的城墙上 , 秦孝公向近臣吐露心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