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功能分类( 二 )


用法:将茶叶直接放入滤芯中 , 铺在底部
杯架、杯垫:它的作用是让我们在泡茶时对杯子有一个定位 , 避免杯底的水渍弄湿桌面;杯子放在茶座较多的茶会上 , 方便客人拿取 , 但不能吸水 , 杯子容易粘底或滑落 。 因为杯垫是布制品 , 吸水性强 , 缺点是携带不方便 , 可以根据情况使用杯垫或杯垫 。
茶海集市杯:早期中国人泡茶没有茶海 。 相传是由西洋奶杯演变而来 , 所以形似西洋奶杯 , 其作用是平衡茶汤 , 方便主冲泡者分茶 。
茶盘、承茶器:茶盘是传统湿泡法中使用的 , 它的作用是接管茶壶中多余的水 , 并且它含有更多的水;茶叶与茶盘功能相同 , 水分较少 , 一般采用干泡法 。
注:所谓湿式和干式的区别在于用水量的使用 , 干式特别注意桌面的干燥度 。
盖:泡茶时用来放置壶盖 , 使壶盖有位置 , 有卫生功能 。 它的大小与锅盖相匹配 。
渣面:是泡茶时放置茶渣的器皿 , 使用时茶渣容量不超过八分钟 。
水侧:用于干泡法盛废水 , 杯子、温杯、温泡、洗杯的水量不应超过8分钟 。
洗茶:放置待洗茶具或清洗茶具 。 椰子壳、木头等 。 可以使用 , 碰撞声低 。
壶垫:放在壶和茶托之间 , 可以保护壶不被碰撞 , 但缺点是容易脏 , 要经常更换 。
茶则:唐代就有茶具 , 用来取茶、量茶、观茶 。 形状很多 , 功能基本相同 , 名字叫茶则 。
提壶垫:一般采用湿浸法 , 用于提壶 , 使其不浸在水中 , 避免提壶时出现两种颜色或水痕 。 但目前多采用干泡法 , 因此很少被人们使用 。
茶匙:有两种类型:平勺和弯勺 。 使用时 , 湿面在不同时间干燥 。 一般尾部一端呈锥形取茶(干用) , 宽的部分用来舀茶渣(湿用) 。
茶托:用于盛放茶渣 , 尤其是提梁壶 。 有些角度不容易出茶 , 需要 。
过滤器:过滤茶叶
汤中的茶末 , 但不锈钢会改变茶汤品质 , 且要斟茶时过滤网要摆那里呢?也有卫生的疑虑 , 其实并不是很必要的茶具 。
■奉茶盘:顾名思义为奉茶用 , 应先放在桌上 , 再双手奉上茶汤 。
■茶巾盘:放茶巾的器具 , 现在较少人使用 。
■茶巾:布制品 , 功用为擦拭泡茶时所产生的水渍 。 最好准备两条茶巾 , 一条擦壶;另一条擦拭桌面或其他有水渍的地方 , 用途是诉求卫生 , 一般放置主人右边 。
■茶炙(炙茶器):不是泡茶都需要炙茶 , 适用於不新鲜之茶或增加品茗乐趣 。 炙大麦茶回奶茶时翻动茶叶 , 均匀受热 , 让茶叶二次烘焙 。
■茶仓:放置茶叶用的罐子 , 大小不一 , 也有外出款 , 携带方便 , 但一般若使用茶仓还是会走味 , 除非是存放陈年老茶 , 否则须尽快喝完 , 存放时特别注意避免高温、日光、潮湿、异味 。
过滤器茶巾盘茶炙茶仓
■壶包、杯袋:装茶壶及茶具的袋子 , 方便携带保护茶具 。
■茶棚:置放茶具的地方 。 一般以前都使用谢篮较多 , 像耕读园出品的茶具倌皮箱 , 就是针对茶具专门设计的茶棚 , 内部已设计有茶盘、奉茶盘携带方便且每个茶具都有定位 , 在安全或实用上都已考量在内 , 家居或外出品茗皆适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