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的比男人更怕冷?也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男女有别 , 表现在方方面面 。
寒冷季节 , 女人比男人更怕冷 , 似乎是一件尽人皆知的常识 。
常识未必正确 , 而且这句话本身也具有歧义 ,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 那么 , 事情到底是怎样的?这需要从男女之间身体解剖结构和体温调节差异说起 。
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我们都测量过体温 , 知道身体不同部位测得温度值是不同的 。 我们说人是一种恒温动物 , 指的是人体核心体温维持在围绕接近37℃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波动 。
核心体温是指躯干内心脏、肝脏、脑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器官周围环境的温度 。 身体内部其他部位的温度称外周温度 , 而从皮肤测得的温度称体表温度或皮肤温度 。

女人真的比男人更怕冷?也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文章插图

人体核心温度是高度一致的 , 其他部位从里向外依次递降 。 其中 , 皮肤温度最低 , 通常在33℃上下 , 而且不同部位差异显著 。 以裸露的四肢末端即手脚温度最低 , 可低至25℃ , 暴露在寒冷环境下还可以继续下降接近环境温度 。
核心温度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身体与周围环境热交换达到平衡 , 由于人体不断产热 , 通常就是产热与热散失的平衡 , 以人体热平衡公式表达为:

M±W =±R±C±E±S /[W(体重)/m2(体表面积)]
M代表代谢产热速率 , W代表运动产热速率 , R指通过辐射与周围环境热交换速率 , C指通过对流与周围环境热交换速率 , E指水分蒸发热散失速率 , S指体内蓄热速率 。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调定点学说认为 , 下丘脑设置一个生理体温水平 , 当人感受到外界环境或核心温度偏离这个调定点温度时 , 下丘脑发出指令通过产热和/或散热的改变而使得核心温度保持或者回归设定的温度 。
如上述热平衡公式所示 , 人体产热途径主要包括代谢产热和运动产热 。 基础代谢产热量是相对稳定的 , 而骨骼肌的运动是人体最高效的“产热器” , 无论剧烈运动 , 因寒冷或发热引发的寒颤都会快速产生大量热能 。
人体散热主要是皮肤与与环境之间通过包括辐射、对流和传导 , 以及蒸发等4种途径实现 。 寒冷环境下 , 蒸发(不显性失水)、对流(穿着隔热效果良好的衣服)散热途径几乎可以忽略 , 辐射是主要的散热途径 。 我们知道辐射热交换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物体之间温差和交换面积 。
人体热量需要从产生的身体深部由血液循环携带到并通过皮肤散失到环境中 。 因此 , 皮肤面积和温度是影响人体与环境热交换的主要因素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 在成年人皮肤总重量约3.6公斤 , 表面积约2平方米 。 皮肤由外向内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三层 。
女人真的比男人更怕冷?也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文章插图

对于热交换影响最为显著的皮肤血管和皮下脂肪组织 。 需要散热增加时 , 皮肤血管扩张 , 皮肤血流量增加 , 皮肤温度增加;相反 , 需要更多保存热量时 , 皮肤血管收缩 , 血流量减少 , 皮肤温度降低 。 另一方面 , 由于脂肪是一种优质隔热材料 , 因此 , 皮下脂肪厚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皮肤保存热量的能力 。
男女有别之人体结构和生理差异
由于两性之间身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 , 对于环境温度的感应和体温调节不尽相同 。
男女之间身体结构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 男性拥有更高体重分数的肌肉 , 而女性身体脂肪比重更高 。 比如 , 一项研究中 , 男性身体肌肉无论绝对重量(33.0VS21.0kg)还是占体重百分比的相对重量(38.4VS30.6%)均显著高于女性 。

推荐阅读